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最大债权人是银行。正是由于银行的信贷支持,企业 才能够不断地扩大生产、改进技术、开拓市场、发展壮大。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一般只会对信用良好的贷款申请人放贷,而借款人证明信用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提供 财产担保。这样,银行成为企业的最主要的债权人,而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为担保债权。
刚刚颁布的《企业破产法》明确规定,在债务人的所有财产中,担保债权在担保 物上享有最优先的受偿的地位,无担保的财产和偿还担保债权后的剩余财产,在支付破产费用以后用于破产分配。在破产分配中,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等职工债 权处于最优先的受偿地位。这样一种被媒体称之为“银行优先”的法律安排,找到了职工合法权益与市场交易安全的平衡点,得到了普遍认可。
此外,国际劳工组织大会1992年通过的《雇主破产情况下保护工人债权公 约》规定:“在雇主破产情况下,应以优先权保护工人因其就业而产生的债权,以使工人能在非优先债权人获得其份额之前,从破产雇主的资产中获得偿付。”“国 家法律或条例给予工人债权的优先权的等级应高于其他绝大部分优先债权,特别是国家和社会保障制度拥有的优先债权。”我国破产法的相关规定,将职工债权置于 普通债权和税收债权之前,达到了公约要求的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