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所关注的是当代中国人民法院专有决定权是否合理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现行规范体制下,由人民法院行使逮捕决定权 不合理 的理由,得出的结论是现阶段应当取消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然后,通过对 合理 理由的检讨进一步详细阐释出人民法院应专有逮捕决定权的理论和实务依据。最后,论证了逮捕决定权专属于人民法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不应拘泥于现行制度,而应努力将其完善。
【关键词】合理性;逮捕决定权;人权保障
【写作年份】200年
【正文】
引言
逮捕是刑事体系中最严厉的一种,既关系到刑事诉讼能否顺利进行,又对人权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毋庸置疑,在我国现行的逮捕制度下发生了诸多佘祥林等类似案件,学界对此也有着广泛的讨论。拙文意指并非检讨整个逮捕制度,只是针对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期待与众人共商榷。
一、表面的合理性 应当取消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
《》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由人民检察院负责。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以上严格规定了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三机关各司其职,不得越权,即法院只有审判权,没有逮捕决定权。对于有学者提出学习西方国家逮捕制度的论调,提出的反对理由主要有:
(一)、我国宪政基础及检察机关不同于西方国家
我国宪政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对国家权力实施监督制约。而西方国家宪政基础是三权分立,检察机关只是公诉机关,无法律监督职责。因而西方国家将审查逮捕权交给法官而不是检察官源于其宪政基础和检察机关的职责规定,而我国的公检法机关是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的关系。
(二)、法院行使审查逮捕权不利于我国法院审判发挥
首先,英美国家设有专门的治安法院,可以有效地避免法官审前预断。而我国现有法院体系中另设专门审查逮捕的法院和法官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容易造成法官审前预断。其次,法院既负责批捕又担当审判者,容易造成不公正裁判。最后,国外刑事案件嫌疑人大多在被无证逮捕后可被保释,且大量刑事案件在审前已被辩诉交易或便宜主义操作消化。而我国刑事案件采取非逮捕的强制措施以及不起诉的情况少,法院担负大量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任务重,兼顾逮捕必会分散其工作重心,影响审判质量。
(三)、中法官易滥于行使决定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目前部分基层法院的法官整体素质较差,而自诉案件绝大部分都在基层法院审理,特别是在目前没有监督的自捕自审自判,案件是极易出错和出错后极难纠正的,与我国司法实践中 维稳 的大局不相符。所有这些,都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的。[①]
综上,对逮捕决定权的归属问题,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稳步推进和进行改革综合配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的中国,现阶段的国情需要的是分权、监督和制约,当然也要提高法官的素质和觉悟。在中国现阶段,法院既决定逮捕,又决定裁判,而且是决定逮捕的法官决定裁判,必然使逮捕决定权变成无法制约、无法监督的权力。故此,至少在现阶段,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应当取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