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组织和指挥化学事故应急救
8.3.1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组织和指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平时应组织编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和互救专业队伍的组织、训练与演练;开展对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品、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对化学事故进行调查,核发事故通报。
2.应急救援专家委员会(组)。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对化学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
3.应急救护站(队)。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赶赴事故地点,设立现场医疗急救站,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并及时向医院转送。
4.应急救援专业队。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救援队伍应尽快地测定出事故的危害区域,检测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及危害程度,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实施救援,并做好毒物的清消、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等。
凡涉及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均应建立本单位的救援组织机构,明确救援执行部门和专用电话,制定救援协作网,疏通纵横关系,以提高应急救援行动中协同作战的效能,便于做好事故自救。8.3.2 应急救援组织的必备条件 为了保证应急救援组织能够适应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应急救援组织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要有组织领导作保证
应急救援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和方面,需要有较大的权威和有力的指挥、协调,单靠任何一个或者几个部门都难以完成。因此,必须确定一名企业领导(如经理、厂长)来负责,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证。
2.必须配备懂得应急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员 应急救援组织应有了解各种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其毒性,懂得各种应急救援技术的专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演练,使其了解国家及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救护规程;熟悉应急救援组织的任务和职责;掌握应急救援行动的方法、技能和注意事项;熟悉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和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能及毒性;掌握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常见故障处理和维护保养要求。 3.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即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一般而言,化学事故的现场急救需要如下四类器材与装备:急救器材与药品、防护用品、急救车辆和急救通讯工具。
(1)急救器材与药品。包括一般性急救器材,如扩音话筒、照明工具、帐篷、雨具、安全区指示标志、急救医疗点及风向标志、检伤分类标志、担架等;常规与特殊急救器材,如呼吸气囊或呼吸机、口对口呼吸管、心脏挤压泵、三角巾、绷带、无菌敷料、胶布、止血带、四肢夹板、脊柱板等;必要的急救药品,如止血用药物、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主要解毒剂和排毒剂等。
(2)防护用品。进入化学事故现场实施救援的人员,在有毒气泄漏中毒、化学性灼伤、缺氧窒息的情况下,必要配戴好个体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口罩、帽子、手套、防护衣裤等方可进入污染现场。
(3)急救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用于运输、监护、抢救危重病人。其医疗器械的装备和药品配置,视各自的条件以及需要而定。但至少要配备以下几类急救装备与药品:担架与运送用品、止血用品、人工呼吸用具、夹板、绷带、冲洗用具、护理应急处理用品、消毒器具、急救箱等。
(4)急救通讯工具。现场急救通讯工具的配置非常重要。在现在条件下现场急救可以做到配备:①电台或车载电话;②手提移动电话;③对讲机;④BP机。一般情况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在执行救援任务时,负责人至少要携带一部手提移动电话或对讲机,以便与现场指挥部或急救单位保持联系。在平时,急救队伍的骨干人员应配备BP机,以便一旦发生化学事故时可以做到快速集结,快速反应。 4.有应付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即要预先制定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并经常组织救援人员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应急程序简单,步骤明确;统一指挥,责任明确。8.3.3 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 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等几个方面。 1.事故报警 及时报警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是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若处理得当,可能会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反之,一些小事故若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也可能形成灭顶之灾。
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及时检查事故部位,并向有关人员和“119”报警;如果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应立即向当班班长、企业调度室报告:如果是在运输途中,则应立即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对于重大或灾害性的化学事故,应尽早争取社会救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态发展。
报警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2.紧急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2)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人警戒区域。
3)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一切火种和非防爆型工器具。
(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2)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3.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