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关是中国 海关 较早的称谓之一。钞关名称始见于明宣德四年。据《明史》记载:宣德四年,以钞法不通,由商居货不税。由是于京省商贾凑集地市镇店肆门摊税课……悉令纳钞”。钞关是明政府为疏通钞法而设,因起初系以钞(纸币)交税,故称钞关。最初,钞关主要设置于江北运河一线,后来逐渐扩展到江南运河和长江中游。
常关也是中国 海关 古老称谓之一。清沿旧制,原有钞关改称常关。常关因隶属户部,亦称户关,另有旧关、老关、大关等俗称。在常关行文中,“钞关”和“常关”名称往往混淆,直到95年7月税务处明文规定,才统一使用“常关”名称。
海关 之名始于685年。清政府为阻碍东南郑成功反清复明,顺治十三年(656)清帝下“禁海令”。康熙二十三年(684年)开海禁。翌年,设江、浙、闽、粤四海关,海关之名始于此。“海关”一词源在于“关”字而不在于“海”字。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