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重大事故应急演习策划与组织实施

大律师网 2016-09-23    0人已阅读
导读: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
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
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本部分内容取自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城市突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专题的部分研究结果。 应急演习的目的、作用与要求 应急演习的目的是通过培训、评估、改进等手段,提高城市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综合应急能力。重大事故应急准备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急演习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一、评估本城市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核查表中的缺陷和不足;
二、评估本城市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机构、组织和人员的职责,改善不同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
三、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同时,作为一种培训手段,通过调整演习难度,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四、促进公众、媒体对应急预案的理解,争取他们对重大事故应急工作的支持。
应急演习类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虽有不同特点,但在策划演习内容、演习情景、演习频次、演习评价方法等方面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规定;在组织实施演习过程中,必须满足“领导重视、科学计划、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周密组织、统一指挥、分步实施、讲究实效”的要求。应急演习的基础知识一、应急演习的类型
城市开展应急演习可采用包括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在内的多种演习类型。
1.桌面演习
桌面演习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运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习活动。桌面演习的主要特点是对演习情景进行口头演习,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非正式的活动。主要作用是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演习人员在检查和解决应急预案中问题的同时,获得一些建设性的讨论结果。主要目的是在友好、较小压力的情况下,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桌面演习只需展示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应急响应人员主要来自本地应急组织,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演习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总结演习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响应工作的建议。桌面演习方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为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做准备。
2.功能演习
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演习活动。功能演习一般在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习,调用有限的应急设备,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响应人员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习,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一定压力情况下集权式的应急运行和及时响应能力,演习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所举行,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外部资源的调用范围和规模应能满足响应模拟紧急情况时的指挥和控制要求。又如针对交通运输活动的演习,目的是检验地方应急响应官员建立现场指挥所,协调现场应急响应人员和交通运载工具的能力。
功能演习比桌面演习规模要大,需动员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组织。必要时,还可要求国家级应急响应机构参与演习过程,为演习方案设计、协调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着更多应急响应组织的参与而增大。功能演习所需的评估人员一般为4~12人,具体数量依据演习地点、社区规模、现有资源和演习功能的数量而定。演习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习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3.全面演习
全面演习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习活动。全面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习,以展示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
与功能演习类似,全面演习也少不了负责应急运行、协调和政策拟订人员的参与,以及国家级应急组织人员在演习方案设计、协调和评估工作中提供的技术支持。但全面演习过程中,这些人员或组织的演示范围要比功能演习更广。全面演习一般需10~50名评价人员。演习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三种演习类型的最大差别在于演习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所需评价人员的数量与实际演习、演习规模、地方资源等状况有关。无论选择何种应急演习方法,应急演习方案必须适应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应急演习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确定应急演习方法时,应考虑本地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执行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本地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本地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演习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相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习工作的态度和各类应急组织投入资源的状况等因素。
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城市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选择其他类型的演习方式,如针对核事故,按照《国家核应急计划》开展单项演习、联合演习和综合演习。应急演习频次首先应满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定,建议城市能每两年进行一次针对生产安全重大事故的全面演习,并在全面应急演习前,开展若干次桌面演习和功能演习。通讯演习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二、应急演习参与人员
按照演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可将应急演习参与人员分为如下5类:
1.演习人员
演习人员是指在演习过程中尽可能对演习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其在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演员。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包括: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和公众安全健康;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与其他应急响应人员协同应对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演习人员主要来自城市各类应急机构和组织。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他们在演习过程中的任务包括:确保应急演习目标得到充分演示;确保演习活动对于演习人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保证演习进度;解答演习人员疑问和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演习过程的安全。 (共计4页)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