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华为“辞职再竞岗”或可借鉴

大律师网 2016-09-24    0人已阅读
导读:华为“辞职再竞岗”或可借鉴 作者:姚丽颖 关于华为“辞职门”事件,有报道说全国总工会已对该事展开调查,还有说由于主管部门的介入,华为已经中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不论怎样,华为让职工“被迫辞职”的做法,
华为“辞职再竞岗”或可借鉴 作者:姚丽颖 关于华为“辞职门”事件,有报道说全国总工会已对该事展开调查,还有说由于主管部门的介入,华为已经中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不论怎样,华为让职工“被迫辞职”的做法,看来并未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也被很多人视为规避新 华为“辞职再竞岗”或可借鉴 作者:姚丽颖 关于华为“辞职门”事件,有报道说全国总工会已对该事展开调查,还有说由于主管部门的介入,华为已经中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不论怎样,华为让职工“被迫辞职”的做法,看来并未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也被很多人视为规避新 华为“辞职再竞岗”或可借鉴

作者:姚丽颖
关于华为“辞职门”事件,有报道说全国总工会已对该事展开调查,还有说由于主管部门的介入,华为已经中止部分员工辞职再竞岗工作。不论怎样,华为让职工“被迫辞职”的做法,看来并未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也被很多人视为规避新劳动法的“无良”行为。
  其实,从事件的“受害者”辞职员工的反应来看,华为的做法并未引发激烈的矛盾。很多职工接受采访时表示“心态平静,可以接受。”
  相对比过去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华为算是“厚道”的。国企20年工龄的下岗工人,买断工龄的补偿金普遍只有2万多元。而在华为工作12年的一位员工,则能拿到16万元的补偿。
  企业的本质是逐利,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像允许合理避税一样无可厚非。华为斥资10亿给付补偿,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然是一方面,通过“辞职再竞岗”,还起到了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职工作为劳资双方的弱势群体,确实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被当做铁饭碗,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职工的利益同样受损。
  很多国企和机关单位,已经是事实上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职工很有保障,但不少内部人浮于事,管理漏洞百出。这些单位企业没有倒闭的危机,高昂的成本其实由公众承担。我倒希望广大国企领导员工和公务员能够“辞职再竞岗”,增强危机意识,珍惜每个岗位。

来源:北京晚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