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毛钱能买到什么江苏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内一家医院给孩子看病时,仅花了一毛钱,孩子的病就痊愈了。这个一毛钱处方被病人家属誉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处方。”“一毛钱处方”的出现,可谓是炎炎烈日之中的一杯甘霖。
在这个药价、房价、学费节节攀升的年代里,看次病就得花费高昂的医药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这已经成为公众的生活常态,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已经让公众在抱怨不止的同时,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毕竟,看病治病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头等大事。当然,高企的医药费面前,也有部分人出于经济上的考量,选择了不去医院不去治疗的方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当下医疗费用的高昂。
有了如上的一个整体背景,“一毛钱处方”的出现,可谓是炎炎烈日之中的一杯甘霖,虽然如医院宣传科科长所言只是个例,而不具备普遍的意义,但却让公众在颇感意外的同时,开始对“一毛钱处方”的新闻予以最热烈的追捧。
分析“一毛钱处方”的新闻瞬间于网络之上走红的原因,大体上能归结出以下几点:一是虽然新医改方案出炉,而且有关部门也大力推行医药分开的政策,但不断高企的药价与医疗费,却让百姓备感压力,有了一种看不起病得不起病的感觉;二是当下药价的暴利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芦笋片的暴利是1300%,而恩丹西酮药的利润是2000%,这不过是媒体披露出的药价畸高中的两例而已;三是大处方、天价处方层出不穷,相当一部分医生根本不遵守职业操守,而与医院一同沦为金钱的奴隶,哈尔滨天价医疗费案,儿童住院却被作了艾滋病检查,实际上再生动不过地说明了医疗道德的整体沦陷。
因是之故,“一毛钱处方”走红,实际上源自于公众对于医疗费用过于高昂的担忧,有比较方有鉴别,有鉴别方知好坏。用最经济的方式为患者治好病,无疑是每个公众最希望见到,但于现实生活之中又很难见到的事。正是因为生活之中充满了离谱的大处方,“一毛钱处方”才显得珍贵,才显得具有极强的传播效应与警示意义。
从公众的角度而言,当然希望类似于“一毛钱处方”这样的新闻越多越好,但可以预料的是,“一毛钱处方”注定只是个个例而非常态,公众也并不是希望人人都能如徐莉医生那样开出“一毛钱处方”,而只是希望更多的医生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同时,不给公众开出天价处方或是大处方,这样的要求,按说并不算高。或许,这才是“一毛钱处方”带给所有人最有益的启示。
应该承认,并非任何病都适用于“一毛钱处方”,医院要是只开“一毛钱处方”,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倒闭的。公众关注的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的白衣天使们能否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坚守希波克拉底誓言里做出的承诺,能否坚守一个不随波逐流的职业道德。想想看,在当下的医疗大环境中能处处为患者的最基本利益着想,这会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徐莉医生的可贵之处,也正在这里体现出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一毛钱处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