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学灾害与应急救援体系 赵正宏 一、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 1.城市化学灾害 通常,化学事故是由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排放、储存和运输的某个环节中失控,而引起的泄漏并
城市化学灾害与应急救援体系赵正宏 一、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 1.城市化学灾害通常,化学事故是由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排放、储存和运输的某个环节中失控,而引起的泄漏并引发燃爆、中毒和腐蚀,一般影响工厂车间、仓库或车辆等局部小环境,造成厂区或周围居民少数人员的伤亡;倘若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形成毒气带,并向周围几公里、几十公里以外区域扩散,严重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或者遭遇火源,发生强烈爆炸着火,将直接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建筑的严重破坏,事故就演变为城市化学灾害。如印度博帕尔的毒气泄漏事故就最为典型。从定量的角度看,能造成特大事故后果的城市化学事故,就应称作城市化学灾害。2.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化学灾害事故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并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激发因素,就目前而言,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种激发因素:(1)城市扩张,包围化工生产企业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原来在城郊的化工厂渐渐被城市所吞没,成为城市体内的一个个“恶性肿瘤”,即一旦化工厂出现毒气泄漏或者发生爆炸,就极易引发化学灾害。而且,人口密度越大,建筑物越高、越密集,灾害的后果越严重。如,1993年9月23日,山东青岛化工厂液氯计量槽出口阀门破裂,液氯泄出,本厂职工和周围群众400余人受到伤害,108人住院治疗,1人死亡。(2)液化石油气、汽油等民用危险化学品的用量剧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上了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这就不得不建设一个个庞大的储气站。这些庞大的储气站,若发生不可控的泄漏爆炸,就可能导致化学灾害事故,如1989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气站发生泄露着火,引起储罐爆炸,造成死亡11人,33人受伤。同时,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使得城市加油站、加气站遍布城市,其中有一些规模相当大,其能量也足以引发城市灾害事故。(3)危险化学品的大型化运输公路规格的提高、大型运输车辆的生产,为危险化学品的大型化运输提供了可能。荷载数十吨汽油、液化气、甲醇等的危险化学品罐车已经司空见惯。这些大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成为一个个流动的城市化学灾害源,而且由这些流动毒源引起的化学灾害比工厂事故引发的灾害更难控制。如1998年6月15日3时20分,一辆解放平头柴油大货车从山东海化集团溴素厂装运9吨液溴运往湖南长沙,在途经湖北咸宁市贺胜桥正街12号与14号地段时翻倒,液溴泄漏,形成10余米高、1000立方米的有毒烟雾。虽然2名司机及时叫醒附近的居民逃离,并去当地医院治疗,还是造成26人中毒。(4)战争战争常使非军用化工厂、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成为攻击目标。一旦炼油厂、化肥厂、氯碱厂、大型油库等被击中,就可能引发城市灾害。如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南联盟炼油厂、农药厂、引爆化工装置或化学品罐区而引发城市灾害。(5)恐怖主义行为近年来,恐怖主义猖獗,一旦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得逞,一场城市化学灾害就难避免。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三条线路的5节车箱,同时发生被称为“沙林”(甲氟磷异丙脂)的神经性毒性泄漏事件,这场奥姆真理教的恐怖行动,造成125人死亡,中毒2500多人。随着恐怖主义的发展,一些化工厂也正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分子对化工厂、城市储气站、加油站、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构成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同时,化学细菌武器也被恐怖分子所青睐,美国政府技术评价局研究表明,如用飞机把100kg炭疽菌培养液撒在华盛顿上空,就会造成100万人死亡。二、城市化学灾害的危险性分析1.危险物质种类从我国有关化工事故案例统计中可以看出,能形成城市化学灾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氯、氨、苯、甲醛、环氧乙烷、液化石油气、氰化钠、氰化钾等。而据对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表明,氨、氯、盐酸、氯乙烯、甲醇、甲醛、苯酚、黄磷、环氧乙烷、丙烯腈、氰化钠、苯、甲苯、氢氟酸等不到引发中毒事故物质种类的10%,但引发的事故却占全部中毒性化学事故的58.53%。2.城市化学灾害的危险性分析(1)总体来看,着火爆炸、中毒和腐蚀三种主要危害中,其造成的后果各不相同:从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后果比较,着火爆炸造成失最大,中毒次之,腐蚀最小;从受伤人数和被迫疏散人数而言,中毒远高于着火爆炸和腐蚀;从对环境的破坏来看,中毒和腐蚀最高,着火爆炸最低。
(共计3页)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