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保证书】浅析“不含防腐剂”≠食品安全保证书
“含防腐剂的产品是否会对造成身体有害”近日,有读者说,他在市面上看到有很多产品标注“不含防腐剂”,而他对防腐剂并不了解。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实验所主任医师黄俊明和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所主任技师梁春穗。他们表示,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按照国家标准(GB2760)来添加防腐剂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保证,合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
市场:多数食品标注“不含防腐剂”
记者利星期天分别走访了百佳、吉之岛、好又多等超市,看到了很多食品在外包装上都标注了“不含防腐剂”或山梨酸钾(一种抑制霉菌的防腐剂)字样,如方便面、蜜饯、糖果、罐头、腌制品、果脯等。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说,“‘防腐剂’肯定对身体有害,我还是比较相信‘不含防腐剂’的产品。”“我买方便面的时候,拆开包装,里面的调料的袋子上也会写‘不含防腐剂’,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身边一位黄姓消费者表示,他购买食品首选“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因为这样的标注让他感到安全。而对于含有防腐剂和不含有防腐剂二者之间的区别,商场的一名售货员对记者说:“食品当然是不含有防腐剂的好,购买的时候最好看清外包装的标注。”
企业:围绕防腐剂“做文章”的原因
市场上是否有“不含”防腐剂的的食品呢黄俊明主任告诉记者,绝不含防腐剂的技术要求极高,必须先经过超高温如123摄氏度的灭菌程序,再采用特殊材料进行包装,才能将防腐剂依赖度降至最低。目前很多饮料的保质期都在12-18个月,尤其是碳酸类饮料。如果不含防腐剂,就不能保证质量。市场上,仅有一些“纸砖式”包装的“无菌牛奶”可能不靠防腐剂,就能保质数月,但成本较高。而一些碳酸饮料、,饮料及果汁等食品,基本不具备高温灭菌条件,再怎么包装也容易生菌腐败,“即使标明‘绝对不含防腐剂’,消费者也要打个问号”。
那么,不含防腐剂的食品真的就安全了吗为什么这么多的食品企业非要围绕着防腐剂做文章呢 甚至不惜“自扇耳光”、欺骗消费者呢黄俊明主任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迎合消费者对防腐剂的抗拒心理。企业在宣称“本品不含防腐剂”时,有时是想让消费者认为自己销售的产品是纯天然的。实际上,加工过的食品,要想达到“纯天然”是很难的。二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食品企业宣称产品不含防腐剂,可以让消费者以为自己的产品安全性比其他产品“过硬”,借此打压对手,这也算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专家:合理使用防腐剂无害
长期摄入符合国家标准限量的防腐剂,对人体有没有损害呢对此,梁春穗表示,“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型食品安全问题多数都是因为食品腐烂变质而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没有按规定添加防腐剂。其实,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存放时间。合理、适量的使用防腐剂不仅能够防止食物细菌性变质,还可以被人体正常代谢排出,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是市民食品安全的保证。目前国内允许在一定量内使用的防腐剂有29种,以动植物为原料提取的天然防腐剂为主,使用较多的是山梨酸和苯甲酸类,添加防腐剂也是为了防止食品中微生物滋生从而引发食品腐烂变质。如果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其保质期会相对缩短。
观点:“不含防腐剂”涉嫌虚假宣传
“目前食品标签和广告上频繁出现“本品绝对不含防腐剂”、“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口号,让人不知不觉就认为“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才是安全食品。其实,这种做法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以致食品“安全卫士”反倒成了食品安全“杀手”。事实上,包装食品标榜自身不含防腐剂是不可能的,若真是没有添加防腐剂,那就真得担心它的安全性了。”两位专家表示,根据我国《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做“引人误解的宣传”。而本身产品含有却标明“不含”,对于同类产品是不平等的。另外,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欺骗,属于虚假宣传。应该给防腐剂“正名”,国家规定的食品防腐剂含量相当安全,不必避讳“防腐剂”三字。消费者也不要盲目的被舆论误导,闻“防腐剂”而色变。
链接:防腐剂
是指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化学物质。我国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碳酸饮料和果汁)、噻菌灵(水果、蔬菜)、丙酸钙(糕点、面包)、乳酸链球菌素(植物蛋白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山梨酸及其钾盐(广泛用于多种食品)。另外,广义的防腐剂还包括具有防腐作用的调料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