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借款担保合同的法律问题

大律师网 2017-03-29    0人已阅读
导读:案例要旨:行政机关能否作为借款主体,其签订的是否有效合同当事人发生分立,其债务由谁承担保证责任期限及法律适用问题。基本案情:1994年5月,原某市税务一分局向某市建行办事处借贷100万元,期限一年,用途建房。担

案例要旨:

行政机关能否作为借款主体,其签订的是否有效

合同当事人发生分立,其债务由谁承担

保证责任期限及法律适用问题。

基本案情:1994年5月,原某市税务一分局向某市建行办事处借贷100万

元,期限一年,用途建房。担保单位为某市汽车运输公司,并约定借款到期,借款单

位如不能偿还,由担保单位代为偿还。合同签订后,办事处分两笔向税务一分局共计

发放了100万元贷款。市国税一分局于1994年11月归还本金20万元,后因

税务体制改革分设为国税局和地税局。借款到期后,经多次催收,地税局于1998

年4月归还本金80万元。至此,该笔贷款本金全部收回,但国税局、地税局对所欠

贷款利息认为原税务一分局不能作为借款主体,合同无效,拒不偿还。为此,该办事

处诉至法院,要求国税局、地税局共同归还所欠贷款利息659614.46元,保

证人汽运公司负连带偿还责任。

一审法院审理作出判决:原告某办事处利息损失659514.46元,由被告

国税局、地税局各半偿还。两被告负连带清偿责任。国税局、地税局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审理后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中由国税局承担责任部分,变更为地税局赔偿

某办事处659514.46元利息损失。

评析:

1、关于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本案中的借款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为有效合同。

国家行政机关能否作为借款主体,法律、行政法规、人民银行规章并未明确规定

,没有禁止性规定。国税局、地税局均引用《借款合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认为行

政机关不能作为借款主体,这一规定中所提到的借款人是列举式的,并不是穷尽式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