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我国产品责任原则的立法现状是怎样的

大律师网 2017-04-28    0人已阅读
导读:关于《民法通则》第122条之规定:国内学者对此条理解争议颇大。(注:《民法通 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 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

关于《民法通则》第122条之规定:国内学者对此条理解争议颇大。(注:《民法通 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 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 权要求赔偿损失。”

网友提问:我国产品责任原则的立法现状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关于《民法通则》第122条之规定:国内学者对此条理解争议颇大。(注:《民法通 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 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 权要求赔偿损失。”

相关法律知识:关于《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第42条第2款、第43条之规定:有相当部分学者 认为,在以上条文中,通过用“缺陷” 概念取代“产品质量不合格”,使得责任的基础 更加明确。加之“应当”在法律条文中是一种强行性规范,表示必须一定为或不为的意 思。因此,上述规定实际上确定了生产者对其生产的缺陷产品所致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 应负严格责任。[9]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首先,从法律条文本身进行分析,生产者 虽然应对其缺陷产品所致损害负赔偿责任,但对于产品缺陷与受害者损害之间的因果关 系的举证责任,该法并未明确规定。无救济则无权利,在实践中消费者仍须为此背上沉 重的举证包袱,这与西方国家中所称的严格责任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产品质量法 》第41条、第42条规定并未确立严格责任原则,其充其量只是一种过错推定原则。过错 推定责任本质上是源于过失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与现代意义上的严格责任的含义截 然不同;其次,从损害赔偿的性质分析,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赔偿责任未能跳出 民事赔偿的窠臼,仍然是一种补偿性赔偿。作为严格责任的配套标志之一的惩罚性赔偿 机制,仍然游离于我们的适用范围之外。

关于《产品质量法》第40条第1款之规定:[10]该条规定了销售者对用户、消费者 承担的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因此符合契约担保原则的特征。在产品不符合担保条件以及 因瑕疵产品本身的损坏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后,销售者实际上承担的是一种恢复原状、回 补损失的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我国相关立法对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对责任的界 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从总体来说我国采取的是契约担保责任、过失责任( 包括过错推定责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混合归责模式,并由消费者依据自己的具体 情况选择适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