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建立招标代理业务标准化管理制度应该把握

大律师网 2017-05-27    0人已阅读
导读:【招投标】建立招标代理业务标准化管理制度应该把握的原则 可行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面对目标。2、显示原因和结果:要说明为什么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3、准确:要避免抽象,模糊的词

【招投标】建立招标代理业务标准化管理制度应该把握的原则

可行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面对目标。2、显示原因和结果:要说明为什么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3、准确:要避免抽象,模糊的词语不宜出现。4、数量化: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表和数字。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

上述要求落实到招标代理业务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执行上,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行为主体的合法化。监管机构应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及其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定期的备案审查,以保证其在资质允许的范围和期限内开展代理业务,防止资质挂靠、人员缺位等问题发生。同时加强对代理人与招标人签订的书面委托代理合同的备案审查,消除不正当竞争。

2、从业人员的纪律化。在招标代理各个环节中,为招标代理从业人员规定具体的从业规程和纪律。如在开标和评、定标时挂牌上岗、进入评标室内要同等遵守评标室管理规定、未接受委托时不得参与评标委员会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规定的任务等。发现不合规程和纪律的行为及时纠正,从而避免造成“既成事实”。

3、业务流程的系统化。招投标活动具有基本固定的程序,因此可以确定明晰、公开的业务流程,即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进行下一步程序,出现什么情况必须转入另一个环节,完成什么工作要公示什么结果等,在实施过程中落实各个环节代理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实行经办签字制。流程的明晰和公开将有效防止环节上的暗箱操作。

4、活动资料的统一化。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评标办法、评标报告等业务活动资料如果没有统一的格式,不仅会增加监管人员的审核工作量,也容易让不法人员钻空子,在文本中掺入歧视、排斥、违法违规的文字条款,直接影响招标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会造成不公正的结果。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统一所有应用文本和表格的格式,在设计中注重应用和审核的方便,统一解释,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分歧。

5、工作手段的数字化。目前的代理业务中,还存在相当多的手工操作程序,如唱标记录、指标计算、综合记分汇总等,这些手工的过程容易给不法行为留下机会,一个数字的颠倒、小数点的移动、倾向性的四舍五入,都可能改变招标结果。因此,应该在招标活动中全面推行数字化工作手段,配备统一的、经过正式验收的应用软件,保证文字和数字结果的准确性。

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标准化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四个目的:1、技术储备:集合全体管理人员的思想,通过实践和修订,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管理经验的持续积累,必然会全面提高业务管理水平。2、提高效率:有章可循、流水式业务衔接、统一格式的推广、微机和网络手段的应用,必能够大大节约人力和行政办公资源。3、防止再发:通过对标准化管理的教育、落实,可以使招标代理机构很快形成规范的工作方式、良好的工作作风,杜绝不法行为抬头和漫延。4、教育训练: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更便于新的管理人员和代理人员了解业务规程,促进他们早日进入工作状态,可以先“知其然”,再逐渐“知其所以然”。

标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各类行为就规范了。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也只有经过了持久地落实、监督才能形成标准化管理的局面。做为招标监管部门现在所要做的,首先是对标准化管理的认知,然后才是编制标准和实施管理,毕竟,对招标代理机构实行标准化管理是个全新的思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