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当年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006年签订96个上亿美元的项目,5个超过10亿美元的特大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特大项目是中信-中铁建总承包的合同额达62.5
一、引言
200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当年完成营业额3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006年签订96个上亿美元的项目,5个超过10亿美元的特大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特大项目是中信-中铁建总承包的合同额达62.5亿美元的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工程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日利亚交通部签订的83亿美元的尼铁路现代化项目。在我国对外承包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国际建筑市场中风险转移的新趋势:总承包项目越来越多,业主不愿再承担过多的风险,但又不愿为此付出高昂的费用,因此,业主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的方式也就越来越隐蔽,常常使承包商因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而遭受重大损失。本文就我国对外承包活动中遇到的隐性风险转移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项目经理博客
二、国际工程承包风险转移机制及隐性特征
对不同的风险,其转移机制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风险本身的特征。本部分将结合隐性风险的特征,分析其转移机制。
training.mypm.net
(一)国际工程承包风险转移机制
项目经理圈子
就业主和承包商之间而言,风险转移的机制主要分为保险转移和合同转移。保险转移是业主(或承包商)通过向投保各类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而合同转移则是指业主通过在合同中列入风险分担条款,将风险通过订立转移给承包商。
通过合同转移风险的方式可再细分为显性风险转移和隐性风险转移。显性风险指合同中明示由相关方承担的风险,而隐性风险是指业主方在中列入要求承包商在报价时自主决策的内容,如某项工作做还是不做,要求承包商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决定;又如价格调整公式的系数由承包商选定等。在决策过程中,承包商常因风险的隐蔽性,做出错误或不当决策,导致损失的发生。隐性风险转移的机制如图1所示。
(二)国际工程承包隐性风险的特征及转移方式分析
国际工程承包活动中,因项目的发包模式不同,隐性风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影响程度。现就国际工程承包中两个隐性风险转移的实例对隐性风险的特征和转移方式进行分析:
1.EPC总承包项目中合同工作范围的隐性风险特征及转移方式
某文件中关于工作范围的描述,列有这样一个条款: 如果在分输站附近50公里范围内有临时机场存在,则不需要再建新的机场,否则,应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新机场。 根据此条款,需要做出是否要建新机场的决策,经过现场勘察,发现在附近有临时机场,且能起降合同中所说的小型飞机,遂做出决定不再建新机场,报价中没有考虑临时机场的费用。但承包商忽略了上述条款存在三种模糊定义:一是50公里是指陆路距离还是直线距离;二是现有机场是否包括所有类型的机场,如军用机场等;三是采用什么样的国际标准。此项目中恰恰一个机场的陆路距离超过了50公里(直线距离 50公里),且是军用机场。军用机场不可民用这是常理,而该机场的目的是为了紧急抢修,因此在距离上应理解为陆路距离更合理。最终承包商为业主免费建了一个新机场。
业主本可以对是否建临时机场直接在招标文件中列出,却故意将此决策权交与承包商行使。而承包商常因投标时间短,无法核实所有影响报价的因素,造成匆忙决策。如果承包商决策失误,则业主可利用合同的相关条款向承包商提出索赔。项目管理培训
在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提供的招标资料仅达到初步设计的程度,只满足招标时各投标人能够对项目进行估价的程度。这种项目隐性风险的特征是要求承包商需要对工作范围进行清晰界定,并据此报价。但因投标时间较短,投标人常常不能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导致双方对合同中 工作范围 (Scope of Work)描述产生不同的理解,承包商 一厢情愿 的决策很可能是错误的,而最终导致承包商遭受损失。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这种隐性风险的转移方式是业主要求投标人根据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对错误解释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项目经理博客
2.价格调整公式的隐性风险特征及转移方式 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blog.mypm.net
根据FIDIC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1版)第13.8款,价格调整公式的一般表达方法如公式①所示。
(共计3页)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
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