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大律师网 2017-12-22    0人已阅读
导读:【产品质量】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妨碍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企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由于一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片面追求数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妨碍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企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由于一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有的企业不是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花代价,而是不择手段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为了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最后导致企业竞争实力和声誉以及经济效益下降,直至经营亏损,不得不走上破产之路。

2.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一个地区的企业,它担负着这个地区的双重责任,一方面企业要给地方财政纳税,是地方财政经济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企业生产需要劳动力,解决了地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所以,企业的兴衰得失很容易引起地方领导的关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些产品质量意识不强的领导把行政执法与发展当地经济对立起来,有的为了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有的甚至对本地区制假售假违法行为默许纵容,大开绿灯,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充当了假冒伪劣的“保护伞”;有的还直接参与制假售假,搞违法经营活动,严重地干扰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秩序正常的运行。

3.广大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不强,质量需求处于较低水平。在真假难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消费者在购物中只重视商品的价格高低,喜欢购买削价商品,而恰恰忽视了商品的质量。有的消费者缺乏鉴别商品质量的知识,购物中不注意商品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期等能证明商品质量的标识及说明,往往被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所蒙蔽,上当受骗之事屡有发生。

4.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贻误了打击假冒伪劣的有利时机。有的执法人员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利用手中的执法权力,把打假当作生财之道,以罚代刑现象比较普遍;有的采取应付手段进行“假打”,名为执法打假,实为假冒伪劣的保护者;有的在打假中不是严肃认真地查处问题,而是千方百计为假冒伪劣说情、护短、开脱责任、姑息迁就,致使查处工作收效甚微,导致假冒伪劣愈演愈烈。

面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而产生蔓延的假冒伪劣现象,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决不可低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不能不引起全体国民的高度重视。所以说,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和蔓延,既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又破坏了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这不仅是一般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