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概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并对相关的知识作出了汇总,在文后对相关的法律咨询作出了法律解答。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中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公民权益的拓展。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
■延伸阅读
● 旅游过程中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主要有哪些
● 一起小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 全国人大代表王利明用环境损害赔偿救济受害人
● 如何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对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应采用财产方式和非财产方式并重的做法,但还比较原则,需要不断地完善。
在此,笔者认为,法律上确立的精神损害赔偿是以受害人精神利益的评价为表现形式的,这就是法律上对精神损害的物质评价并不像对财产利益的评价那样可以精确计算,但这种评价客观存在,而且对精神损害赔偿有受害人标准,也有致害人认定标准,不但有主观认定标准,也有客观认定标准。
关于致害人认定标准,即从致害人角度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所以要考虑致害人的致害原因、动机、过错、情节、手段、行为方式、场合、态度、获利情况,经济状况和承担能力等。
关于受害人认定标准,要考虑的是受害人的身份、地位、名气、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等各种因素。
关于客观标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要考虑行为的后果、社会影响、当地生活水平、社会习惯等。要客观综合地考虑与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