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担保贷款】银行抵押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抵押品价值评估不实管理不善。一是抵押品帐实不符,数量不实,有的抵押品残损变质,有的转移;二是抵押品的价值确定缺乏准确性,有的品种,如固定资产等的估价不实,计算依据和方法不科学,因之计算结果不准确,造成抵押品实值短缺,加大了贷款的风险;三是抵押品保管缺乏监督管理,有的抵押品由于保管不善,已失去使用价值,使抵押贷款发生了隐形的损失;四是有的机器设备等抵押品,已经陈旧淘汰,难以足值变现。
2、有的抵押物未按规定办理合法手续。据农银函(97)46号《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以房地产作贷款抵押,必须经国家土地管理部门作价格评估,抵押权人取得评估报告、贷款抵押合同、土地房屋权利证后,方可办理房地产抵押贷款。当前有的单位此类抵押物未办理这些合法手续,这些抵押物,由于法律保障不足,其贷款风险莫测。
3、担保贷款流入形式,担而不保。个别地方由于亏损企业多,甚至出现行业性亏损,因而,企业觅保困难,银行对贷户抵押实物不足部分,必须采取担保方式补足。由于觅保困难,有的就降低了担保单位的条件,甚至由非经济实体担保,这是违背《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的,有的单位虽然是经济实体,但是其自有资金比例很低,其经营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不具备担保能力,并且企业之间的互为承保,实质上是以银行贷款作担保,使银行的信贷资金保障架空。
4、银行出具存款户担保证明难。有的担保企业银行帐户有存款,虽然具备担保能力符合担保条件,但是按银行规定,担保企业以存款帐户资金担保时,须由开户行出具《同意该户担保》并协助执行的证明。由于此项规定,行际之间难以妥协,存款开户行的此类企业多为本行贷户,所以有的存款开户行考虑对自身收贷不利,不予出此证明。实际上此类担保较少,执行中有的贷款到期后难从担保企业帐户收回,只好诉诸法律,浪费了时间和费用。当前,有的行鉴于上述原因,未认真执行这项规定,加大了贷款风险和收贷难度,也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开展。
5、有的以固定资产作抵押的贷款企业,未参加固定资产保险。有的企业因资金紧缺,无力投保和未作法律公证,银行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致使此类贷款安全失去了保证。
6、银行短期抵押贷款利率太低,有的贷户不积极偿还银行贷款。此类贷款利率过低,减弱了利率的杠杆作用,此类贷款,如抵押手续不健全,或抵押品不足,按期回收更难;同时,利息过低也影响银行的自身效益。当前银行办理的这种贷款,有的是经营管理不善,产品积压、亏损严重的企业,较低的利率无力刺激此类企业尽快改善经营管理和促进企业增强恪守约期的信用观念。
二、治理的对策
1、加强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对现有的抵押担保贷款,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清理检查,组织人力,主管领导带队,逐个企业(贷户)逐笔作调片检查,对法规、制度、原则、政策的执行情况作检查重点,对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的应认真追究经办人和领导人的责任,对存在的问题,要责令限期纠正解决,并建立有针对性可行的制度、约法,加大落实力度。对信贷各岗位人员实行任期考核,以岗位分类打分的方法,考核其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三等,实行奖罚制度,对个别不称职的人员,要调离岗位或教育培训,并对因渎职、违章操作所造成的贷款损失,追究当事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信贷岗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信贷工作质量,逐步提高贷款管理水平,降低贷款的风险度。
2、强化法规观念。提高岗位人员的责任感,依法管贷,严格执行抵押担保贷款操作程序。抵押担保贷款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循贷款审批程序,每笔贷款
的发放,都要经过三道岗独立地调查批审,以把住政策关、风险关和制度关。一是贷前调查岗:要作好贷前发放的对象、项目、贷款种类、可行性、效益等的全面调查;二是检查岗:要作好贷款的政策、法规、制度及风险度等的审查;三是发放决策岗:根据需要与可能、效益与风险等情况,经全面权衡后签批发放。尤其,应加强贷款发放后的监督检查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积极组织到期和逾期贷款的回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贷款风险情况,对风险大的贷户由负责人专人管理,人民银行要对各专业银行的以企业帐户存款担保的贷款进行检查,并帮助协调指导,使此项贷款健康地开展起来,达到规范化标准。
3、强化贷款的稽核监督。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为了加强贷款的监督,应由过去的规章制度型,向政策、法制型转化,做好执法稽核工作,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办法的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和消除信贷业务中的隐患,防止信贷资金沉淀和损失,确保银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4、适当调高当前短期贷款利率。建议人民银行总行调高短期抵押贷款利率,以减少贷款风险,增加银行效益。短期抵押贷款利率过低,不利于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不利于促进企业节约使用贷款,把精力用于内部挖潜,提高经营效益;对银行的自身经济效益也不利。因为短期贷款,于周转过程中,在行占压率较高,因此,其流动成本高于一般贷款,有必要将其利率适当地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