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在班组安全管理中,我们将其归纳为:事前预防(Prevention)、事中应急(Pacification)、事后教训的“3P”策略。
●超前预防策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如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
以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预防特色为切入,实行预防为主、超前管理的战略,做到了“七个强化”:
a.抓基础管理—强化”三同时”和危险预评价;
b.抓制度建设—强化安全制度和规程的有效执行;
c.抓宣传教育—强化全员危机意识和素质;
d.抓安全监督—强化关键岗位和高风险作业的现场监督;
e.抓风险监管—强化对隐患、缺陷和危险源的监管;
f.抓合同管理—强化员工合同和承包商合同管理;
g.抓消防建设—强化消防安全的自防自救能力。
●事中应急策略——未雨绸缪,应急有效
事中应急策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应急准备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恢复工作应该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事故教训策略——鉴往知来,引以为戒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案例回顾,针对国内外安全、环保事故,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处理、防范措施进行分类整理,,尤其在基层的班前班后会,通过让一线员工直观的感受到因为违章等低级错误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血的教训,使其重视安全操作,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保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