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知识产权诉讼的特征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4-01-23    0人已阅读
导读: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那么知识产权诉讼的特征是什么?大律师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
知识产权诉讼的特征是什么?

  知识产权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诉讼主体特定。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原告只能是知识产权的原始主体,被告只能是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

  2、诉讼时效特定。知识产权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对权利人提起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定有效期限。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超过法定期限,权利人就不能再提起诉讼。

  3、管辖特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侵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

  4、法律适用特定。在知识产权诉讼中,法官必须按照《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规定进行审判,而不能适用其他法律、法规。

  5、审理程序特定。知识产权诉讼必须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并且适用特别程序,如技术鉴定、中止诉讼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具体来说,公民因民事权利遭受侵害,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三年,且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适用于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各类知识产权。如果权利人在超过三年的时效后起诉,且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人民法院将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对于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

  侵害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四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以上是关于“知识产权诉讼的特征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