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医疗纠纷的定义是什么?

大律师网 2024-03-02    0人已阅读
导读: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医患双方对诊疗行为、医疗效果或医疗费用等问题产生的争议和矛盾。这类纠纷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以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权利和义务等多个法律关系。

医疗纠纷的定义是什么?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纠纷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过失(如误诊、漏诊、误治、延误治疗等)导致患者受到人身损害;其次,医疗机构未尽到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再次,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常规、操作规程或职业道德,造成患者权益受损;最后,关于医疗费用的收取、医保报销等方面存在的争议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纠纷解决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协商解决:这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医患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实和赔偿等问题进行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但此种方式依赖于双方的诚信与合作,实践中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利益诉求差距大等原因难以实施。

2. 调解处理: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规定,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由中立的第三方主持,根据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规范,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的调解。

3. 行政处理:患者或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可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投诉,由行政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处理工作。

4. 民事诉讼:当协商、调解均无法解决问题时,患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医疗损害责任诉讼。法院将根据《侵权责任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5.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在诉讼过程中,为明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以及过失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需要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学会组织进行。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尤其是其中的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

相关地方法规及司法解释等

以上各途径并非孤立使用,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

医疗纠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医疗纠纷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切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正当权益。对于此类纠纷,建议医患双方积极沟通协商,若无法达成一致,可寻求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确保纠纷得到妥善处理。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仅供参考,若无法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请直接咨询专业律师。我们提供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