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在执行阶段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该怎么办?

大律师网 2024-03-03    0人已阅读
导读:在执行阶段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是执行程序中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对此,债权人并非毫无办法,可以通过延长执行期限、申请被执行人报告财产、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多种手段继续寻求债权的实现。

在执行阶段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该怎么办?

1. 延长执行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执行人目前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人的权利就此丧失,待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债权人有权申请恢复执行。

2. 申请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41条,被执行人应当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如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信用惩戒机制,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和相关经济活动,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4. 其他措施:申请人还可以通过调查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若发现此类行为可依法追回相关财产。此外,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参与被执行人其他财产分配,比如破产清算等。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关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关于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的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至第四条

执行程序中遇被执行人无财产应如何进行?

在执行程序中,如果被执行人被发现无财产可供执行,这并不意味着执行程序必须终止。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应当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债权等各类财产及财产权益。

1. 调查阶段:法院可以通过查询系统,如全国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财产调查。若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妨碍执行,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执行中止与终结:在确实查明被执行人暂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裁定执行中止。待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时,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恢复执行。但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且经过法定期间未能得到清偿,同时又不存在恢复执行可能的,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4. 对于被执行人逃避、妨碍执行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等均有相关规定。

遇到被执行人无力偿还债务如何处理?

在执行程序中,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无力偿还债务,这在法律上被称为“无财产可供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全面调查,并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现场调查等方式查找其名下的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可执行财产。若经调查后确认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做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就此丧失了追偿权利。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债权人有权随时申请恢复执行。此外,对于被执行人故意转移、隐匿财产规避执行的行为,债权人还可以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人民法院认定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明显缺乏履行债务能力的,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九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执行阶段发现被执行人无财产的情况下,虽然增加了执行难度,但我国法律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多元化的救济途径。债权人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司法机关持续追踪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并利用信用惩戒机制,最大限度地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债务。同时,建议债权人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