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未经同意进行资信调查是否构成侵权?

大律师网 2024-03-11    0人已阅读
导读:在未经同意进行资信调查的情况下,可能构成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侵权。法律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权,特别是对于涉及个人信用信息等敏感内容的收集、使用,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取得信息主体的明确同意。

未经同意进行资信调查是否构成侵权?

未经同意进行资信调查,首先违反了《民法典》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111条和第1034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其次,《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需经信息主体同意的原则。该法第四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公开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目的、方式和范围。第十三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同意,且应当是个人信息主体自愿、明确作出的同意。

此外,《征信业管理条例》也规定了征信机构在采集企业和个人信息时应取得信息主体同意,未经授权擅自采集、查询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

3.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第十三条

4.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如何在资信调查中平衡信息获取与隐私保护?

在资信调查中,信息获取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或个人在进行资信调查时有权获取必要的信息以评估对方的信用状况,但同时也必须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不得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首先,信息获取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这意味着,只能收集与资信评估直接相关的个人信息,如财产状况、交易记录、履行债务能力等,并且必须基于合同约定、授权同意或其他法定事由进行。

其次,对获取的个人信息应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篡改或者非法使用。此外,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还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只在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内处理信息,超出该范围则需要再次取得同意或寻求其他合法依据。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3.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

4.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详细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基础以及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强调了在处理个人信息过程中应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未经信息主体同意而进行资信调查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有此类行为发生,不仅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在开展任何形式的资信调查活动时,务必确保已取得信息主体的有效授权和同意,以符合法律规定,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不知所措?大律师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让专业律师为您解答疑惑,助您顺利解决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