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环境污染事故责任划分?

大律师网 2024-04-12    0人已阅读
导读:环境污染事故的责任划分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责任方可能包括污染者、管理者、所有者等多个主体,具体责任根据事故原因、各方过错程度等因素确定。

环境污染事故责任划分?

在环境污染事故中,责任的划分通常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治理和赔偿责任。如果事故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或者违反环保法规导致的,企业应负主要责任。如果设施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有过失,他们也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此外,如果政府部门在监管上存在疏漏,也可能会被追责。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噪声、光、电磁辐射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污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六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

对于长期非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法律有哪些追责机制?

对于长期非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法律有严格的追责机制。首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环境犯罪,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污染环境罪”。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企业或个人如果违反排污规定,将面临行政责任,包括罚款、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受害者还可以向违法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因污染造成的损失。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污染物的;

(二)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

(三)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预处理,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不符合处理工艺要求的工业废水的。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六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企业环境责任有哪些?

企业的环境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企业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违法排污或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 实施环保设施建设: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企业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应配套建设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企业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4. 环保信息公开: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企业有义务公开其环境信息,包括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等。

5. 负担环保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企业因环境污染造成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 推行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绿色发展政策,推行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 《环境影响评价法》

7.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以上法律规定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义务和责任,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行政罚款、停产整改、甚至刑事责任。

环境污染事故的责任划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法律主体和多种法律责任。具体责任的确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调查和判断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确保权益不受侵害。

温馨提示:需要法律帮助?大律师网是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让您省时省心,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