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周末民政局可以领结婚证么?民政局办结婚证材料要哪些?

大律师网 2021-03-16    100人已阅读
导读:很多新人要结婚都必须前往民政局进行登记,而登记的日子大多数都会有意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若是“良辰吉日”刚好碰上是周末,还可以进行登记吗?带着这个疑问,大律师网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民政局办结婚证”相关内容,那么,周末民政局可以领结婚证么?民政局办结婚材料要哪些?民政局办结婚证的时候可以自己带照片吗?下面,一起阅读了解吧。

周末民政局可以领结婚证么?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理应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按照《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一般非国家规定的传统节日,一般无特殊情况民政局都会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如果节假日期间,有大多数群众强烈要求结婚登记,也将会酌情要求各区视预约情况自行安排加班。

  当然,目前我国各地民政局主要实行周六、周日双休的工作模式,群众想领证结婚,只能工作日请假前往,时间安排上确有不便,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有有部分城市推出民政局“错时弹性办公”“周末延时服务”等便民措施。

  浙江杭州

  自2019年8月7日起,杭州各婚姻登记机关就已推行双休日值班制,市内各区、县(市)婚姻登记机关分区域在周六、周日实行预约办理婚姻登记业务。

  山东青岛

  在青岛,市民政局针对不同人群推出“定制服务”,该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在婚姻登记方面推出‘一延一约’服务,‘一延’指在午休时间为有特殊需求的市民提供延时服务,‘一约’指市民可在双休日申请预约登记。

  内蒙古包头

  包头市青山区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开放“5+2”周末延时服务,在特殊日期也帮助居民办理结婚登记。

  广东广州

  广州市婚姻登记机关除了在周六上午开放结婚登记服务,还特别在“元旦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当天对外提供婚姻登记服务,需要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的当事人在相关时间内进行预约即可。

民政局办结婚证材料要哪些?

  (一)双方当事人3张2寸近6个月内半身免冠合影红底彩色照片。

  (二)有效身份证件、证明材料。

  内地居民:本人有效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当事人为集体户口无法提供户口簿首页原件的,可以提供加盖户口簿保管单位公章的首页复印件和本人页原件)。居民身份证过期或遗失的,可凭有效临时身份证办理。

  现役军人:本人有效的军人证件、居民身份证及所在单位团级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军人婚姻登记证明》。

  香港居民:本人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港澳同胞回乡证;香港居民身份证;经香港委托公证人公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

  澳门居民:本人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港澳同胞回乡证;澳门居民身份证;经澳门公证机构公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

  台湾居民:本人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本人在台湾地区居住的有效身份证;经台湾公证机构公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

  华侨:本人的有效护照;居住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系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

  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国家出具的有关证明,应当经与该国及中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和中国驻第三国使(领)馆认证,或者经第三国驻华使(领)馆认证。

  外国人: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国际旅行证件;所在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该国驻华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或者所在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

  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国家出具的有关证明,应当经与该国及中国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使(领)馆和中国驻第三国使(领)馆认证,或者经第三国驻华使(领)馆认证。

民政局办结婚证的时候可以自己带照片吗?

  可以自带,但是照片一定要符合《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的规定。二寸”双方近期半身红底免冠合影照片,照片尺寸为53mm*35mm(宽*高)”。结婚登记照要求像素一定要高,双方表情清晰可辨,不得使用合成照片、艺术照、婚纱照、生活照、剧照等。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