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客观评定原则:伤残鉴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
2、比照评定原则:对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以外的伤残程度者,可根据伤残的实际情况,比照标准中最相似等级的伤残内容和附录A的规定,确定其相当的伤残等级。同一部位和同一性质的伤残,不应采用标准条文两条以上或者同一条文两次以上进行评定。
3、分别评定原则:伤者符合2处以上伤残等级的,鉴定结论中应当写明各处的伤残等级。这样可以确保对伤者的伤残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遗漏或重复评定。
4、排除原伤病原则:在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时,应排除其原有伤、病等进行评定。这样可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将原有伤、病误认为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交通事故的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现场勘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相关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工作。这是为了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了解事故的具体情况,以便后续的鉴定工作。
2、尸体检验:如果事故造成了人员死亡,需要进行尸体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尸表检验和解剖检验,以确定死因和死亡方式。
3、轻重伤鉴定:对于受伤的人员,需要进行轻重伤鉴定。这是为了确定受伤人员的伤势程度,以便进行相应的医疗和赔偿处理。
4、成伤机制鉴定:通过人体损伤检验,确定损伤部位与交通事故伤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这有助于分析事故原因,排除非交通事故因素,为调解损害赔偿提供依据。
5、安全性能检验:对事故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验,以确定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对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6、痕迹提取和检验:在事故现场,需要对车辆、人体等残留物进行痕迹提取和检验。通过对比和比对,可以推断出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和车辆运动轨迹等信息。
7、技术检测:对于事故车辆和其他相关物品,需要进行技术检测,以确定其性能和质量状况。这对于判断事故原因和责任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8、损害评估: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尸体检验、轻重伤鉴定、成伤机制鉴定、安全性能检验、痕迹提取和检验、技术检测等结果,对事故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包括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9、综合分析:在上述鉴定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所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事故原因、责任归属等方面的结论。这对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原则是什么?”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