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二审能否变更一审的事实认定?
在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二审法院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应当进行全面审查。如果发现一审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存在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认定的事实,二审法院可以根据新证据重新认定事实。同时,若一审法院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导致对事实认定产生偏差,二审法院也有权在纠正法律适用的基础上调整事实认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也指出,在第二审程序中,当事人提交的新证据能够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基本事实或者裁判结果错误的,二审法院应当依法改判。
对一审判决不服如何提起二审?具体流程是什么?
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依法享有上诉权,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二审。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或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或审判程序上进行全面审查的过程,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具体流程如下:
1. 提交上诉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4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的上诉状。上诉状中需要明确表示对原判决不服,并阐述具体的上诉请求及理由,同时附上一审判决书副本。
2. 二审受理:上一级人民法院在接到上诉状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五日内立案(《民事诉讼法》第167条)。
3. 二审审理:二审一般采取书面审理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第169条)。法院将重新审视一审中的证据、事实和法律适用,对上诉请求进行审理。
4. 二审判决:经过审理,上一级人民法院将作出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的二审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77条)。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自送达之日起生效(《民事诉讼法》第179条)。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4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7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9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对于民事案件二审能否变更一审的事实认定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基于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法律规定。在二审过程中,法院将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公正、公平地审理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要求律师和当事人在二审阶段应积极提供新证据或提出合理的事实争议,以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审判质量。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汇聚了全国各地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权威指导。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轻松应对各种法律难题。选择大律师网,让我们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