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无期徒刑能否申请减刑、假释?

大律师网 2024-02-04    100人已阅读
导读:刑法中,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依法申请减刑或假释。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体现宽严相济、鼓励改造的重要举措。

无期徒刑能否申请减刑、假释?

无期徒刑并非绝对的终身监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表现及悔改程度,依法可予以减刑或者假释。对于减刑,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而对于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法律规定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至于假释,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可以假释。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十三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可以假释。”

假释考验期内有何规定?

假释考验期是指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后,按照法律规定的一段监督和考察其行为表现的时间。在此期间,假释人员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定规定,以确保其真正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1. 履行报告义务:假释人员应当定期向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思想动态等,这是对其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

2. 遵守监管规定:假释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教育,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或者出境。

3. 积极接受改造:假释人员应参加指定的社会服务,接受职业培训和教育,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防止再次犯罪。

4. 其他特殊规定: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能会对假释人员附加一些特定条件,比如禁止接触某些人或进入某些场所,或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五条:“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同时,《社区矫正法》也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定,如第十三条至第二十条,明确了假释人员在考验期内应当遵守的各项具体规定及其监督管理机制。

无期徒刑的罪犯在符合法定条件下,确实可以依法提出减刑或假释的申请。但这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并确保其确有悔改表现且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罪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同时,这也要求监狱管理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严格把握减刑、假释的标准和程序,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拥有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快速解决问题的便捷途径。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轻松上阵。选择大律师网,信赖我们的品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