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房屋面积误差合理范围?
房屋面积误差的合理范围通常由地方性法规或合同双方的具体约定来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对此有明确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
相关法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
2. 各地具体实施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中可能对面积误差规定了更为详细的标准。
购房者如何自行核查房屋面积?
购房者核查房屋面积是其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房屋面积直接影响到购房总价、物业费、税费等多个方面。购房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自行核查房屋面积:
1. 查阅合同与产权证明:购房者首先应仔细阅读《商品房买卖合同》,其中应当明确记载了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等信息。同时,查看不动产权证书(房产证),上面也应有相应的房屋面积记载。
2. 实地测量:购房者可以请专业测绘机构进行实地测量,以确认实际建筑面积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由于技术限制及公摊部分的复杂性,一般购房者自行测量难度较大,且不具备法律效力。
3. 查询规划验收资料:根据《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规,开发商在项目竣工后需向规划部门申请规划验收,验收合格后会出具《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该文件中会有详细的测绘数据,可供购房者参考对比。
4. 调阅测绘报告: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提供由具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出具的测绘报告,这是最直接、最权威的面积核实依据。
相关法条:
1.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差异的,按照合同约定处理。”
2. 《物权法》第十七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3.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通过上述法律途径,购房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权益,确保所购房屋面积准确无误。若发现面积误差超过相关规定范围,可依法请求开发商进行赔偿或调整购房款。
房屋面积误差超过多少可要求赔偿?
购房者购买商品房时,如果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的面积存在误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购房者可以根据误差的具体情况要求开发商进行赔偿或者解除合同。
1. 如果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多退少补。
2. 如果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购房者有权选择解除合同。购房者同意继续履行合同的,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部分,购房者无需支付额外费用;而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部分,开发商应当双倍返还购房者已支付的该部分房价款。
相关法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请注意,不同地方可能还会有地方性法规或规定对此问题作出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要求,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还需结合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
在处理房屋面积误差问题时,首先应参考合同双方的明确约定,若无约定或约定不明,则以3%为法定合理误差范围。在此范围内,购房者需按实际面积补缴或退还房款;超过此范围,购房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或赔偿损失。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当特别关注面积误差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