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许可使用的著作权范围如何界定?

大律师网 2024-03-08    100人已阅读
导读:著作权许可使用的范围是指著作权人允许他人使用其作品时,明确或默示规定的具体用途、方式、地域、期限等方面的界限。界定许可使用的著作权范围是确保著作权有效流转和合理利用的关键环节,避免因许可范围不明导致的侵权纠纷。

许可使用的著作权范围如何界定?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 使用方式:如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各项著作财产权的具体使用形式。

2. 使用目的:比如是否仅限于个人学习、研究,还是可以用于商业目的等。

3. 使用地域:即被许可人可以在哪些城市使用该作品,超出许可地域范围的使用可能构成侵权。

4. 使用期限:许可使用的起止时间,超过许可期限后继续使用需重新获得授权。

5. 其他限制条件:如作品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是否受限,以及是否允许二次许可等。

在实际操作中,许可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详细约定上述各项内容,且许可范围不能超出著作权人自身的权利范围。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并支付报酬。”

《著作权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九条对许可使用的具体内容、形式、期限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许可合同应当包括的作品名称、许可的权利种类、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许可的地域范围和期间等内容。

如何理解独占性著作权许可使用?

独占性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许可协议后,著作权人在约定的时间、地域和范围内,将对作品的部分或全部专有使用权授予被许可人,且在此期间,著作权人不得再授权任何第三方以同样的方式使用该作品,同时自己也不能行使已许可给被许可人的使用权。这种许可方式在商业活动中较为常见,如软件许可、影视作品播映权的转让等。

独占性许可使用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排他性,即除了被许可人以外,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其他人均无权在同一范围内以相同的方式使用作品;二是专有性,即被许可人获得的权利具有独占性质,可以排除所有人的同类使用权,包括著作权人自己。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许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

2. 同法第四十条进一步明确:“许可使用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也规定:“著作权人许可他人将其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应当视为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许可使用行为。”

在独占性著作权许可使用关系中,双方应按照法律规定明确许可使用的具体权利内容、范围以及期限,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及法律法规,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著作权许可使用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著作权许可使用终止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合同期限届满:根据许可合同的约定,如果许可使用的期限已经到期且未续签,则著作权许可使用权自然终止。

2. 许可人主动解除:在特定条件下,如被许可人严重违反许可协议中的重要条款(如擅自超出许可范围使用作品、不按时支付许可费用等),许可人有权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单方解除许可合同,导致许可使用权终止。

3.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当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时,例如许可人因其作品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等原因必须收回许可,或者被许可人破产、清算等情况,可以依法终止许可使用。

4. 许可使用的特定条件成就:在许可协议中,有时会设定一些特定的终止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时,许可使用权也会随之终止。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许可使用合同和转让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转让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至五百六十五条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其中包括因违约行为导致的合同解除以及约定解除等情形。

3. 第五百六十三条也规定了法定解除权的情形,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

请注意,具体的终止情形还需要结合许可使用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详细解读和适用。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范围应根据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予以明确界定,实践中务必做到具体、清晰、全面,既保障著作权人的权益不受侵害,也保证使用者能在合法范围内有效利用作品。对于模糊不清或未经许可超范围使用的行为,都可能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时,建议由专业律师协助审阅和拟定,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温馨提示】了解法律知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答,请点击咨询按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