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婚内债务分担协议对债权人是否生效?
根据《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一般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各自财产的归属和债务的承担,此即婚内债务分担协议。这种协议在夫妻双方之间具有约束力,但对于第三方(债权人)而言,并不直接改变原债务关系。
尽管如此,债权人仍可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向夫妻双方主张债权,除非债权人明知且同意该债务分担协议的内容,否则不能以夫妻间的内部协议对抗善意第三人即使夫妻双方有债务分担协议,债权人仍有权要求夫妻任何一方或者双方共同清偿债务。但在夫妻双方之间,已经偿还债务的一方可以根据婚内债务分担协议向另一方追偿。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婚内债务处理是否必须遵循“共债共签”原则?
婚内债务处理并不绝对必须遵循“共债共签”原则。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所欠的债务并非都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
1. 若债务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即使只有一方签名,也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偿还责任。
2. 如果债务明显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且债权人不能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则一般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 同一司法解释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夫妻间能否通过协议免除共同债务?
夫妻间的债务问题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调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一般被认为是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偿还责任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和债务的承担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免除共同债务。
具体到能否通过协议免除对债权人的共同债务这一问题,答案是不可以。尽管夫妻双方可以在内部通过协议约定债务的承担方式,但这种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即债权人即便夫妻间有内部协议规定某一方不承担或少承担债务,债权人仍有权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偿还。除非债权人明确同意该债务转移或免除的协议,否则协议对债权人无效。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当事人可以约定非金钱债务的履行方式,但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公序良俗。”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夫妻间可以通过协议约定债务的内部承担方式,但不能单方面免除对债权人的共同债务,否则仍需共同对外承担责任。
夫妻间订立的婚内债务分担协议对于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并不能直接对抗不知情的债权人。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人通常会将夫妻双方视为共同债务人,除非能证明债权人知晓并接受该债务分担协议。在此情况下,已偿还债务的夫妻一方可以根据协议向对方追偿。建议在处理此类事务时,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与帮助。
温馨提示:了解法律知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答,请点击咨询按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