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大律师网 2016-09-04    0人已阅读
导读: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第四章 基金借款的占用费和占用费及利息使用 第五章 项目借款的申报与审定程序 第六章 基金的回收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议事制度 第八章 基金的财务管理 第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第四章 基金借款的占用费和占用费及利息使用 第五章 项目借款的申报与审定程序 第六章 基金的回收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议事制度 第八章 基金的财务管理 第九章 基金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第四章 基金借款的占用费和占用费及利息使用

第五章 项目借款的申报与审定程序

第六章 基金的回收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议事制度

第八章 基金的财务管理

第九章 基金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提高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运营效果,促进我省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县(含辖乡镇的区,下同)以上各级政府为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其所有权和管理权归各级政府,由各级政府授权同级财政部门代管。

第三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金由县以上各级政府统一设置,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坚持“择优投放、有偿使用、到期收回、滚动发展”的运营原则。

第四条 各级基金经同级政府批准设立,同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由各级财政部门依法开展基金的筹集、拨付、回收等具体业务,并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对资金支持项目的审定。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协助做好资金的回收工作。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五条 基金的来源:

(一)每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二)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取消资金冻结后,各级财政部门发放的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的余额。

(三)地、市、县财政按当年可用财力1%提取的资金(每年提取比例可视财力情况适当增长)。

(四)县级财政按本县农业税附加的1/3提取的资金。

(五)每年年终,基金运营产生收益按指定用途使用后的结余资金。

(六)社会各界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民等自愿提供的资金。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第六条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使用,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确保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的原则;坚持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这一重点、适当集中投放的原则;坚持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主要用于以下各个方面:

(一)支持乡镇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骨干企业。

(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三)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举办合资项目。

(四)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科技进步,开发高新技术和名特优新产品以及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

(五)支持疏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有效培育农副产品市场和创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项目。

(六)支持发展生产农用生产资料或者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乡镇企业。

(七)支持发展从事粮食、饲料、肉类加工、贮存、运输经营的乡镇企业。

(八)支持乡镇企业有效组织出口创汇的项目。

(九)支持能够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龙头、骨干作用,属于创税型的农村个体和私营企业。

(十)支持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十一)支持其它需要扶持的项目。

第四章 基金借款的占用费和占用费及利息使用

第七条 基金借款要收取占用费,第一年年费率为2%,第二年为4%,第三年为6%;逾期占用费年费率为10%。

第八条 占用费和银行存款利息的使用:

(一)用于报表合同等资料的印刷费。

(二)用于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及专家酬金等方面费用。

(三)用于重点项目考察或咨询费用。

(四)用于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五)占用费和银行存款利息要建帐专项管理,节约使用。前3项使用额度不超过上年收取占用费和银行存款利息总额的30%,第四项使用额度不超过40%,年终节余全额转作基金。

第五章 项目借款的申报与审定程序

第九条 申报项目借款的条件:

(一)申请项目借款的乡镇企业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具备还款能力,可以自身财产抵押或取得其他经济实体担保手续。

(二)申请项目借款的产品必须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回收期短(项目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2年),回报率高。

(三)申请项目借款的企业管理要完善、规范,守合同、重信誉、资信等级高,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70%。

(四)企业申请使用基金时要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履行财产抵押或经济担保手续,并经法律公证。

(五)申请项目借款的企业必须于申请前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项目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论证工作,并提供真实可靠、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如投资总额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与其他资金来源情况、市场预测与产销衔接状况、生产工艺与技术成熟程度、原材料来源情况和环保、卫生防疫条件等,需要提供有关部门或权威部门出具的资信证明、证明材料、保函或其他可供确认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 基金的申请复核与报批

申请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企业,要提出借款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证明材料等,由乡镇财政所和乡镇企业办公室共同审核并形成一致意见后,分别报送县(市、区)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县(市、区)财政部门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初审,报项目主管部门立项(属于超过本级立项标准的,要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立项),并由县、乡两级财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参加的项目评估论证会。形成一致意见后,分别上报地市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由地市组织对申请资金项目进行筛选。经地市审查同意申请资金的项目,由地市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联合行文,分别向省报送基金借款申请,同时要报送基金借款的其他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1、企业申请基金借款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件(一是专家签署的评估论证意见和地市县财政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审核意见;二是行署、市、县政府主管领导签署的决策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第四章 基金借款的占用费和占用费及利息使用 第五章 项目借款的申报与审定程序 第六章 基金的回收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议事制度 第八章 基金的财务管理 第九章 基金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

2、地市县有关部门对项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详细审查意见。

3、企业上年度及当年的最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4、申请借款合同书(统一印制的合同表式)和扣款协议书。

第十一条 省级基金借款的审核、拨款程序

由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组织借款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具体负责各级基金借款项目的审核。省对地市提出的借款申请,凡属特殊项目,即投资额较大(总投资200万元以上)、产品市场前景不易掌握和属于高新技术的,一律由省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专家及有关人员重新进行评估论证;重大项目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一般项目由省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考证。无论是特殊项目、重大项目还是一般项目,经考察、论证后,由省项目评估论证委员会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基金工作小组审定。

第十二条 省级项目借款一经审定,由省财政和省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联合行文,下达项目和借款指标,各地按照统借统还的原则,由申请借款的地市财政部门与省财政部门签订借款合同。合同中要明确使用期限、占用费费率和还款总额等条款。根据合同,由省财政部门将资金逐级下拨到借款企业。

属于申请行署、市、县级政府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借款的申报、审核和拨款程序,可参照省的做法执行。

第六章 基金的回收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户,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基金借款合同,到期的基金本金及占用费,由下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回收并统一缴入上级财政基金专户。

第十五条 建立奖罚机制。凡及时、足额归还到期借款的,采取减少上级政府基金、增加下级政府基金的形式,按还款总额的30%予以奖励。奖励的资金,由下级财政部门按照本级基金的管理办法,按规定自行安排使用;凡不及时、足额归还借款的,不再受理新的借款项目,并停止借款1至3年,由上级财政部门按扣款协议书和借款合同书的有关规定,办理扣款事宜。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议事制度

第十六条 为规范基金管理,管好用好基金,省、地市、县(市)成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基金工作小组)。基金工作小组由各级财政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主管业务人员为成员。

第十七条 基金工作小组实行例会制度。会议主要内容:一是研究确定基金管理方面的重大事宜,二是对特殊和重大借款项目进行审议。三是对基金使用情况、运营效果和回收情况进行总结。

第八章 基金的财务管理

第十八条 基金所有项目借款,均按照财政部门现行的资金审批制度、手续办理。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基金运行状况,并逐步建立呆帐准备金和备用金制度。

第二十条 基金管理组织的财务人员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业务人员兼任,参与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全过程,以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

第九章 基金的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基金应建立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基金项目的审计、资金筹集和投入审计、财经纪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

第二十二条 基金使用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借款项目进展情况跟踪记载与报告制度,每半年将借款项目进展、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以书面形式分别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各级基金工作小组应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和基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委托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或社会中介机构对借款项目进行审计。

第二十五条 基金运营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基金管理办法审批和发放借款。对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各行署、市、县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