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大律师网 2017-02-04    0人已阅读
导读: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追寻他们的淘金梦想。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消防安全。笔者以常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追寻他们的淘金梦想。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消防安全。笔者以常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追寻他们的 淘金 梦想。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消防安全。笔者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据统计,目前登记在册并纳入实有人口管理的外来人口已达60.2万人,大都在小加工、小作坊、小纺织、小化工等 六小 场所务工,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商业网点和私营企业打工。而相当一部分开展经营性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导致外来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场所火灾时有发生。纵观为数众多的外来人口火灾案例,反映出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水平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艰辛生活,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丧失了对生命的重视,从思想上便没有对消防安全给予充分认识,甚至对最常用的电器、液化石油气如何安全使用也不是很清楚。消防安全常识的无知或对火灾隐患的麻木,使得外来人口和场所及其居住区域被包裹在重重叠叠的火灾隐患中,稍有不慎,火魔即临。

二、人员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一旦遇到火灾发生,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不懂怎样报警,不懂得如何处置初期火灾,不懂得逃生自救,由此造成损失扩大乃至人员伤亡。

三、居住环境简陋,火灾隐患严重。外来务工人员绝大部分在城郊结合处租住,为了省钱,很多租住简易平房,甚至自行搭建简易棚,堆放货物、生活用品、吃和住都在一个小屋内。由于这里租房价格便宜,所以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密集。房东只顾租房,根本不管房客用来做什么,有的楼上住人,底楼用来做车间、库房,甚至人物混杂;屋内有的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有的堆放各种杂物,有的在院内私拉乱接电线,更有甚者在沿街两旁经营液化石油气,且一个门面内既住人又生火做饭,还存放几个甚至十几个带气的液化石油气钢瓶,隐患令人触目惊心。

四、离城区消防队较远,缺乏消防基础设施。在城郊结合处一带盖的房屋,绝大部分都是无规划住房。这些未经城市市政规划的建筑大多数缺乏疏散通道,建筑间距窄小,缺乏消防水源,遇有火灾及时处置困难,消防车到达后进入现场难,取水灭火难,消防车往返运水距离长,投入灭火力量多,且容易发展成为火烧连营的态势,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五、遇劳资纠纷和情感破裂时容易引发放火案。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计进城打工,他们辛苦劳动应得的报酬被拖欠克扣,讨要不成时,个别人往往失去理智,走上跳楼自杀、爆炸、投毒、放火报复的不归路。此外,在外打工的男女双方发生情变,也易酿发类似行为。

上述问题的存在,给我们当前的消防工作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易燃易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上,而忽略了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以致其火灾危害凸显。另一方面,也由于消防警力不足,无暇顾及该类区域的消防安全。对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一、归口管理模式,形成消防长效管理机制。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无疑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只有按照公安部61号令的要求,借鉴公共聚集场所专项整治的成功经验,形成的 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消防监督,齐抓共管 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一做法,落实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消防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要切实负起辖区内外来人口的消防安全责任,督促房屋中介机构和出租房业主与外来务工人员在租房时签订防火责任状,具体落实各项防火规章制度,认真做好防火工作。辖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应当发挥其优势,在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下,与街道、居(村)委会密切配合,尽快促成 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改、消防责任自负 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形成,各职能部门又切实对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场所的消防安全做到严查严管,以查促改,消除火灾隐患。只要管理到位,从源头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场所火灾多发态势就能得以有效遏制。

二、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现状的严峻,已被越来越多的基层组织所关注。针对这一现实,我们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应 送消防给外来务工人员 ,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不再成为防火宣传教育的盲区,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深化宣传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努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防火意识与技能,使他们主动关心自身的生命安全环境,不再对火灾隐患 麻木 和 无知 ,进而自觉地防患于未然。 (共计2页)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