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代理机构】促进招标代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招标代理行业作为建筑市场新兴服务性产业,目前正处于发育期,行业的各种规则尚待建立和完善。本文针对招标代理行业前述的主要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关的意见。
加强部门合作,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管理
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审查和行业管理部门多,是我国现阶段招标投标管理特点,各部门应当在招标投标法的框架内,按《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在加强本行业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规范招标代理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协调合作,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本行业管理的问题和行政监管对招标代理做出的处理、罚出决定及时进行沟通联系,使违法、违规的招标代理机构在各行业招标投标市场内都无法立足。
落实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责任,完善招标过程和环节管理
招标代理机构提供的招投标咨询服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智力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招标代理服务水平,而现行的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管理办法涉及招标代理机构资格条件的内容很多,对代理机构中所要求注册人员、招标代理机构专职人员和具有职称的人员的权力、义务、责任的规定则几乎没有。应当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落实招标代理机构注册人员、招标代理专职人员在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编制、评标过程组织以及合同备案管理等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责任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规范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使招标代理机构管理从对企业资格的准入管理转移到对人员职业资格管理。
对招标代理机构实施动态管理,提高招标代理行业准入条件
近年来,招标代理机构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都得到迅猛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基础建设投资增加迅速、建筑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另外一方面也与招标代理机构准入门槛低,行业竞争不规范有关。相关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场环境和条件及时调整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提高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准入条件,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动态监管,对监管过程中发现招标代理不满足资格条件或有违反政策法规行为的要坚决予以清除,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提高招标代理机构的发展。
建立和健全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体系
落实《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的内容,对招标代理机构的企业基本情况、业绩、工程质量和安全、合同违约等情况以及涉及招标代理过程中的投诉处理的违反行为进行记录到招标代机构信用档案,并结合市场评价构建招标代理机构的信用体系。通过强化招标代理机构的信用意识,建立信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推动招标代理机构守信经营。
发挥招标代理机构协会作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能够在政策引导和行业监管方面对招标代理市场行为进行监管,但是对招标代理机构低价竞争、恶意诋毁等竞争手段缺乏管理办法。这方面应当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的自我管理,积极倡导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建立招标代理行业自律公约,以行业公约的形式,明确招标代理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坚持的信念原则、具备的执业素质与条件,以及违背公约产生的后果、担负的责任。
建立公开、透明的招标代理机构选优机制
建立公开、透明的招标代理机构选优机制是提高招标代理机构市场良性竞争环境的重要条件,应当尽快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市场竞争环境和择优手段,通过发布公开、透明的信息引导和鼓励招标代理机构走向良性竞争,规范竞争,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