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房贷办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律师网 2017-04-24    0人已阅读
导读:买房被很多人列为人身目标之一,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准备出手买房。小编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因为没有提前了解银行房贷知识,所以被弄得焦头烂额。那么想要进行房贷办理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买房被很多人列为人身目标之一,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准备出手买房。小编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因为没有提前了解银行房贷知识,所以被弄得焦头烂额。那么想要进行房贷办理有哪些注意事项?接下来由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申请房贷要量力而行:有些人觉得贷款额度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因为你获得房贷后是要还的,而且还要支付利息,如果你的贷款期限越长、贷款额度越大,那么支付的贷款利息就越多,从而增加了你的还款压力。

选对还款方式:目前常见的房贷还款方式有两种,即: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其中,后者比前者更省钱,但是前期还款压力较大,借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提前准备好贷款资料: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复印件或者单身证明、学历证复印件、收入证明和银行流水、购房合同复印件及首付发票、社保相关证明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还款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有的话一定要申请清除或者开好相关证明。

按时足额还款:获贷后,借款人一定要按照贷款合同上的规定,按时足额还款,以免留下不良信用记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还清贷款后记得办理解除抵押手续:借款人还清房贷后,一定不要忘了办理解除抵押手续,不然房子一直被抵押在银行,如果你此后想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是办理不了的。

一、买房贷款需要什么材料

购房者办理按揭贷款买房时应当提前如下材料:

1、个人住房借款申请书;

2、身份证件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在中国大陆有居留权的境外、国外自然人为护照、探亲证、返乡证等居留证件或其他身份证件);

3、经办行认可的有权部门出具的借款人稳定经济收入证明或其他偿债能力证明资料;

4、合法的购买住房合同、协议及相关批准文件;

5、抵押物或质押权利清单及权属证明文件,有处分权人出具的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贷款行认可的评估机构出具的抵押物估价报告书;

6、保证人出具的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承诺及保证人的资信证明;

7、银行的存款单据、凭证式国债单据等借款人拟提供给贷款行质押的有价证券;

8、借款人用于购买住房的自筹资金的有关证明;

9、房屋销(预)售许可证或楼盘的房地产权证(现房)(复印件);

10、如果借款人的配偶与其共同申请借款,借款申请书上还要填写清楚配偶的有关情况,并出示证和户口簿等;

11、贷款行规定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银行可能会有不同要求。

二、按揭贷款买房需要哪些手续?

所谓按揭贷款就是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购房者在办理按揭贷款买房时,一般按照下列步骤办理按揭贷款手续:

1、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

此时需要注意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五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

2、缴付首付款,注意保存首付款收据。

3、到银行填写《个人房屋贷款申请表》。

开发商一般都会与一家或几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因此到与开发商有协议的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协议,这样手续会方便些。带齐首付款收据、《》、身份证、本市户口簿(非本市户口提供一年以上暂住证明)、收入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到银行填写《个人房屋贷款申请表》。

4、银行审查按揭贷款申请。

银行的信贷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和逐级审批,如果认为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会通知申请人签订《个人房屋按揭贷款合同》,合同期限不超过30年。

5、到房管局办理《房屋他项权利证》,用以证明此房产上有银行的抵押权。到公证部门办理产权抵押公证。到保险公司办理房屋保险。

以上手续银行一般会代办。

6、开立账户。

选用委托扣除款方式还款的客户需与银行签订委托扣款协议,并在贷款行指定的营业网点开立还款专用的储蓄存折账户或储蓄卡、信用卡账户。同时,售房人要在贷款行开立售房结算账户或存款专户。

7、支用贷款。

经贷款行同意发放的贷款,办妥有关手续后,贷款行按照约定,将贷款直接转入借款人在贷款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内,或将贷款一次或分次划入售房人在贷款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内。

8、按约还款。

借款人必须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否则银行可以依法收回房屋。

9、偿还完毕贷款。

贷款本息结清后,注销抵押登记,购房者就成为房屋的真正所有人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