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状告张艺谋的正名官司本可不打

大律师网 2017-05-11    0人已阅读
导读:【著作权侵权】状告张艺谋的正名官司本可不打 经过1年零4个月的诉讼,24日上午,被称为“中国非遗保护第一案”的安顺市文化局诉张艺谋地戏署名侵权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

【著作权侵权】状告张艺谋的正名官司本可不打

经过1年零4个月的诉讼,24日上午,被称为“中国非遗保护第一案”的安顺市文化局诉张艺谋地戏署名侵权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错把安顺地戏“张冠李戴”说成是云南面具戏,但电影并未损害地戏形象,据此,法院驳回了原告贵州省安顺市文化局的诉讼请求。对此,安顺市文化局局长邹正明表示不服,将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法院认为,《千里走单骑》所使用的“安顺地戏”,虽因剧情被称为“云南面具戏”,但被告在主观上并无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意和过失,从整体情况看,也未对安顺地戏产生歪曲、贬损或者误导混淆的负面效果,所以电影并不违反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

但剧组显然不是无意间把“安顺地戏”错当成“云南面具戏”。云南丽江本来就没有地戏,剧组在拍摄前为了寻找戏剧原型,特地找到时任安顺市文化局局长帅学剑,请他帮忙寻找地戏演员。最后,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詹家屯村三国地戏队的詹学彦、曾玉华等8位民间艺人应剧组邀请,前赴丽江,在影片中表演了《千里走单骑》、《战潼关》这两场安顺屯堡地戏。这说明剧组成员应该很清楚“安顺地戏”的起源地与传承地不在丽江。把影片中的“安顺地戏”说成是“云南面具戏”,完全是剧组故意为之。剧组的拍摄得到了安顺市官方与民间的大力协助,即使不在片尾鸣谢,至少也应该对片中的戏剧表演准确冠名,而不是用相反的举动来回报安顺人的善意。如此做法,今后哪个地方还敢和张大导演合作

安顺民间艺人表演的两段地戏在影片中分别占了7分零5秒和约15分钟的戏份,成了贯穿全剧的主线,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片段。《千里走单骑》在全国热映后,一拨一拨游客慕名到云南丽江看地戏的举动足以说明影片对观众的误导程度。电影创作虽然允许虚构,但也不能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误导观众。这么做,既对不起为影片作了巨大贡献的“安顺地戏”民间艺人,也对不起花钱买票的观众。

虽然法院的一审判决多少有点偏袒剧组的嫌疑,但至少已经认可剧中表演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安顺地戏”。不管二审结果如何,安顺市文化局想要为“安顺地戏”正名的目的是达到了。

安顺除了通过上诉的方式继续维权之外,还可将一审判决认可的“云南面具戏”实为“安顺地戏”这一事实广为宣传,为安顺地戏扬名,让冲着地戏去丽江的游客能找到真实的地戏发源地。但“安顺地戏”最后没能靠张艺谋执导的《千里走单骑》出名,反倒是要告张艺谋来挽回名誉,实在让人感到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非遗保护第一案”和《无极》剧组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的新闻,提醒热衷于通过电影电视剧宣传本地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的地方政府,在与剧组合作前最好拟定一份详细的合同,以免自己的无私付出换来的却是景区环境遭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被“张冠李戴”、出钱出力替别人作免费宣传的结果。要是安顺市文化局事先和《千里走单骑》剧组签订了合同,规定了违约条款,还用担心剧组不正确冠名吗这场正名官司也没必要打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