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招标代理机构必须从自身做起
前些时侯,央视《焦点访谈》播放了采访福建某招标公司的节目,对某电厂招标投标评标的内幕给予曝光,这对招标代理机构释放着强烈的信号。这两年,已有许多招标人、投标商、评标专家和政府官员,因在招投标中违法受到法律制裁,招标代理机构中也会抓出一批反面典型,以严肃法纪。招标代理同行们务必高度警觉,打铁必须自身硬,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做到依法代理。
《实施条例》不管是两年专项治理的成果,还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的继续,都是今后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和新的法律准绳。市场竞争,适者生存,一个招标代理机构,既然对“政出多门”无能为力、对招标“入场”无可奈何,那就要去适应它。积极做好应对之策的主题是从自身做起,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全员学习《实施条例》,用制度划好业务“红线”。招标代理机构目前最需要做的是:立即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实施条例》,深刻理解国家制定《实施条例》的目的;召集招标业务人员专题座谈,对照《实施条例》中有关“禁止”、“不得”的条款,逐条查找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不到之处,分析原因,加深印象,打好预防针;及时修改制定企业内部吻合《实施条例》的业务管理办法,把《实施条例》第十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六、七十条,《招标投标法》第五十条中的“不得”作为“禁区”,用制度划定招标代理业务“红线”,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闯“禁区”。
俗话说,只有垮掉的企业,没有倒掉的行业。《实施条例》将会给招标市场带来新一轮的洗牌,所有的社会招标代理机构面临同样的环境和压力,如果谁先出局,只能说明自身出了毛病,不是思想准备不够、应变能力不强,就是应对策略不当、经济实力不济。
2.警惕业务陷阱,以规范代理守住生存底线。《实施条例》施行后,各地招标投标市场的变化不尽相同,但行政监管更严、违规就罚是肯定的。招标代理机构既要顺应市场变化,又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的规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或许更加隐蔽。在招标代理工作中,一定要如履破冰,警惕业务陷阱,坚持规范操作,万万不能为“带病”项目做帮手甚至“枪手”;一定要做好招标项目外部的风险控制,让所有员工明白,今天的规范是明天的市场,有的项目该放弃就不勉强代理。对招标代理机构而言,市场是做不完的、钱是挣不够的,如因小失大,丢掉招标代理资质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眼下招标代理机构如此众多,竞争又十分激烈,一旦谁因违规被查处通报、被处罚,必然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3.提升队伍职业素养,靠人才支撑企业发展主线。生存和发展,是招标代理机构领导必须考虑的两大问题。从当前招标投标市场的现状看,做到生存就要靠硬实力去打拼今天,为了发展则要靠软实力去赢得明天。虽说眼下招标代理是走程序为主,低价竞争为主,但从市场发育进程的规律看,招标代理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一定会回归其应有的地位和属性,招标代理机构的竞争一定是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能力竞争,这就需要一批业务素质高、职业素养好的的招标专业人才队伍。
这次《实施条例》中明确了招标师职业资格制度是个亮点。发展了30年的招标投标工作,终于有了执业资格要求。招标师职业资格制度的诞生,必将遏制鱼目混珠的招标 代理草台班子,促进正规招标代理机构再上新台阶。招标师不仅是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也是招标代理机构的准入门槛。具有远见的招标代理机构,应当抓住《条例》实施的契机,舍得时间、舍得投资,打造学习型团队,建立起自己的招标师队伍,用人才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