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法规】关于产品质量认证的管理条例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发展国际质量认证合作,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产品质量认证(以下简称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第三条 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或者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申请认证。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规定不经认证不得销售、进口和使用的产品,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
第四条 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中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实行合格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第五条 获准认证的产品,除接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免于其他检查,并享有实行优质优价、优先推荐评为国优产品等国家规定的优惠。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的认证工作;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设立的或者授权国务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认证工作的职责是:
(一) 制定认证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
(二) 统一规定或者批准认证标志的样式;
(三) 审批认证委员会的组成、章程;
(四) 审批承担认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五) 对承担认证工作的检查人员进行注册管理;
(六) 审批并发布可以开展认证的产品目录;
(七) 公布获准认证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名录;
(八) 归口管理有关认证的国际活动;
(九) 对认证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十) 对认证工作实行监督。
第八条 认证委员会由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其职责是:
(一) 提出可以开展认证的产品目录方案;
(二) 制定实施认证的具体办法;
(三) 确认用于认证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四) 推荐承担认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五) 受理认证申请;
(六) 组织对申请认证的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查;
(七) 批准认证,颁发认证证书,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八) 处理有关认证的争议问题;
(九) 负责对获准认证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十) 依法撤消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