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商投资开放的领域,除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危害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等项目之外,都将允许外商投资。现存垄断行业中的大多数行业,也将逐步对外资开放。中国的垄断行业大多集中在服务贸易领域,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为了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国政府根据所作的承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为外商进入这些领域提供了法律前提。这些法规条例包括:《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外资保险管理条例》、《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条例》、《国际海运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决定》等。中国政府各部门还将根据需要制定实施细则,以便使这些法规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外国投资者更便利地进入这些领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现存的垄断行业不仅面临着国内的压力,而且直接面对国际竞争者,为垄断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提供了动力。世贸组织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用市场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企业与企业之间实行公平竞争。
国务院体改办主任王岐山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垄断行业的改革与重组时说,对于垄断行业的改革与重组,其核心是推进政企分开,强化竞争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实现规模经营。除涉及到国家安全、自然资源、少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领域外,目前处于垄断状态的其他行业与部门都应通过改革创造开放和竞争格局。王岐山还强调,一切不宜由国家垄断的行业都要打破垄断,一切不利于市场竞争和实现企业效率最大化的行业、企业结构都要重组。同一业务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非国有资本包括外国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领域都将是垄断行业改革的重点。电力、民航、铁路、电信等行业将首当其冲。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也在尽可能纳入法制化轨道。
客观来看,在设施、人才、技术条件以及市场份额中,原有的垄断行业与新来的竞争者相比,占有许多优势。从硬件上看,原有的垄断行业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要尽快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和公平竞争的经营理念,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并使企业在竞争中、在提供良好服务中,取得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加入WTO半年多以来,电力、民航、电信、乃至城市供水、公共交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引进了越来越多的竞争,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的自由。由于垄断行业长期处于独家经营,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为垄断行业企业的低效运营提供了条件。在打破垄断面临竞争时,一些原有的垄断行业总有一些不适应,还留恋以前那种“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日子,留恋过去的超垄断利润,以致出现了一些与WTO规则、与公平竞争原则格格不入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