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民事调解程序中双方权利义务有哪些?

大律师网 2024-03-07    0人已阅读
导读:在民事调解程序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协商权、知情权、选择权以及救济权等权利,并承担着遵守调解协议、诚信调解、如实陈述事实和提供证据等义务。

民事调解程序中双方权利义务有哪些?

1. 双方权利:

- 参与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2条,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参与调解过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 协商权:依据《人民调解法》第8条,当事人有权自主协商,达成调解协议,决定纠纷解决方案。

- 知情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事人有权了解调解员的身份、调解程序、调解规则等相关信息。

- 选择权:包括选择是否接受调解、选择调解员以及选择调解的时间和地点等。

- 救济权:如对调解结果不满或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当事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执行。

2. 双方义务:

- 遵守调解协议: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应当自觉履行,如有违反,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法》第97条)。

- 诚信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欺诈、胁迫对方(《民法典》第7条)。

- 如实陈述和举证:当事人应如实陈述事实,提供真实、完整的证据材料,不得隐瞒、伪造证据(《民事诉讼法》第133条)。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97条、第133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8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条

如何确定民事调解协议的效力?

民事调解协议的效力,是指经由当事人在纠纷解决过程中自愿达成,并经人民法院确认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依法制作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约束力。确定民事调解协议的效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 自愿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民事调解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判断调解协议的效力首先应审查其是否是在双方真实、完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

2. 合法性原则: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如果调解协议内容违法,则该协议无效。

3. 形式要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于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根据《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可以申请司法确认,经过人民法院审查确认有效的,具有强制执行力。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协议附卷,并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民事调解与判决结果有何差异?

民事调解与判决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两者在程序、效力以及执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程序性差异:

- 民事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法院主要起引导和确认作用。

- 判决结果:则是由法院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对案件作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决定。法官在此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法律规定判断是非曲直。

2. 效力差异:

- 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并制作调解书后,即具有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履行时,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判决结果:一旦送达并经过法定上诉期无异议或上诉被维持原判,则立即产生既判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并且必须得到执行。

3. 执行差异:

- 调解协议基于当事人自愿达成,执行时相对较为顺畅,对抗性较弱。

- 判决结果由于是由法院单方面作出,可能面临被执行方抵触或者抗拒执行的情况,但因其具有国家强制力,法院可以采取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在内的多种手段保障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调解”规定了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其中第九十三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至一百六十条详细规定了调解协议的效力及调解不成转为判决的程序。

另外,关于判决的效力和执行,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至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

在民事调解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且相互制约的。正确行使权利并切实履行义务,不仅有助于纠纷的有效解决,也有利于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我们应当引导当事人充分理解并尊重这一法定程序,合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民事调解程序中双方权利义务有哪些”的疑问,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