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该怎么确定?

医疗事故赔偿项目法规 2024-11-12
导读: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确定,主要依据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来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该怎么确定?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确定主要依据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损害后果中的作用,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来综合判定。赔偿金额的计算则是需结合具体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来确定。

  责任程度

  完全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主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次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轻微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疗事故赔偿有哪些步骤?

  医疗事故赔偿一般有以下步骤:

  1、发生医疗事故后,需及时向医院提出异议并要求封存病历等资料,然后向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医学会在受理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后,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结合医疗事故鉴定报告,计算出赔偿总额。

  4、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根据确定的赔偿总额给予赔付。

  【相关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温馨提示〗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法律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常识

最新法律知识

更多>>

最新法律资讯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