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19年百度起诉今日头条不正当竞争 企业要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

大律师网 2019-04-26    100人已阅读
导读:4月26日,百度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今日头条(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至海淀法院,要求字节跳动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9000万元,并连续30天在其APP及网站首页道歉。那么,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企业要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下面,由大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4月26日,百度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今日头条(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至海淀法院,要求字节跳动立即停止侵权,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9000万元,并连续30天在其APP及网站首页道歉。

  百度方面称,今日头条大量窃取百度“TOP1” 搜索产品结果。盗用内容既包括百度公司运用先进算法和历史数据挖掘出的最匹配用户需求的TOP1搜索结果,也包括百度公司花费大量成本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运营的TOP1搜索结果。在百度看来,这种行为是对自己技术及劳动成果的公然窃取,已经构成侵权。

  “TOP1”产品,是百度2017年初推出的“搜索结果首条直接满足”搜索产品的简称。不同于传统搜索用URL(链接地址)满足用户搜索需求,TOP1产品创造性地在搜索结果首位,将用户所寻找的答案或者查找的资源直接展示给用户,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百度方面向法院出示了一些证据:今日头条搜索 “螃蟹和西红柿吃会中毒吗”,首个搜索结果中的图片上赫然打着百度LOGO水印;而搜索“1立方厘米水等于多少升”,首条搜索结果中,嵌入了“抄自百度”的字眼。记者搜索发现,目前相关搜索结果已经被今日头条撤下。

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混淆行为行为

  (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二)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一)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二)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三)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四)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五)以验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其他商品;

  (六)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七)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一)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活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二)实施地区封锁行为: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四、商业贿赂行为

  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回扣。

  五、虚假宣传行为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公众知道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虚假广告必须达到足以引起一般公众误解的程度。

  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四)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五)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七、低价倾销行为

  四种不构成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定情形:

  (一)销售鲜活商品;

  (二)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三)季节性降价;

  (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八、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行为

  (一)搭售;

  (二)限制转售价格;

  (三)限制转售地区;

  (四)限制转售客户;

  (五)限制技术受让方在合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等。

  九、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一)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

  (二)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三)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四)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五)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六)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十、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行为

  经营者实施的诋毁商誉行为,如通过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使用户、消费者不明真相而对受到诋毁的经营者产生错误认识或怀疑心理,从而不愿或不再与之进行交易。

  十一、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

  (一)投票者串通投标的办理、共同压低报价、不进行价格竞争;

  (二)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

企业要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

  1、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得救济在发现其它企业实施了对本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其行为给本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2、向有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举报,要求该机关启动行政执法程序,对该企业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3、如该企业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则应向司法机关举报并提出请求,请求司法机关对其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

(编辑:橙籽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