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护士遇到医疗纠纷该怎么处理?

大律师网 2023-09-21    100人已阅读
导读:医疗纠纷通常是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之间因医疗过程或医疗结果产生的不满或争议。这些纠纷可能涉及到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医疗不当行为、医疗产品或设备的质量问题等。根据不同的原因,医疗纠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诊断错误、治疗不当、并发症、患者不满疗效等。那么护士遇到医疗纠纷该怎么处理?大律师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

护士遇到医疗纠纷该怎么处理?

  护士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保持冷静:护士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同时,应该尽可能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诉求和情绪,以便更好地处理纠纷。

  2、收集证据:护士应该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据,包括病历记录、医疗影像、医疗设备使用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有力地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

  3、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商:在了解情况后,护士可以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商解决纠纷。协商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医院的困难和实际情况,并尽量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

  4、申请鉴定:如果协商无果,护士可以向当地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申请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如果医院存在过错,那么医院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5、维护权益:如果鉴定结果认为医院没有过错,那么护士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护士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应该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商解决纠纷。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申请鉴定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建议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下列事项:

  (一)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

  (二)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

  (三)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

  患者死亡的,还应当告知其近亲属有关尸检的规定。

  

医疗纠纷分为哪两类?

  医疗纠纷分为两大类:

  1、技术性医疗事故: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医务人员违反了医学科学规律或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发生错诊、误诊,或者漏诊,或者治疗失当,或者所用药物有差错等,给患者造成了一定损害后果的事故。

  2、非技术性医疗事故:指由于医院管理水平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由于院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尽到合理的告知义务;或其他种种原因而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后果。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以上是关于“护士遇到医疗纠纷该怎么处理?”的详细内容,大律师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详细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咨询大律师网,这里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师来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