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虚假广告,消费者能否主张撤销合同?
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活动中,发布与商品或者服务实际情况不符的广告内容,误导、欺骗消费者的广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此外,《合同法》第54条也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
消费者在购买了因虚假广告宣传的商品或服务后,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以受到欺诈为由主张撤销合同,并有权要求退货退款以及相应赔偿。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如何打击和防范虚假广告行为?
在电子商务领域打击和防范虚假广告行为,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适用。虚假广告行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虚构商品或服务性能、质量、用途、产地等信息,或者使用误导性表述诱骗消费者。
1. 从预防角度,电商平台应承担起审核监管职责。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行政许可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对于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应按照《广告法》规定,建立健全广告内容审核机制,防止虚假广告上线发布。
2. 对于已经发生的虚假广告行为,执法机关可以依据《广告法》第55条的规定进行查处,对广告主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暂停其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同时,电商平台也需依据《电子商务法》第83条,对明知或者应知平台内经营者实施违法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3. 消费者若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害,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向广告主请求赔偿,也可以请求电商平台经营者承担责任。此外,还可以通过投诉举报、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及第八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消费者在遭遇虚假广告并因此签订了购买合同的情况下,完全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主张撤销该合同,并寻求相应的法律救济。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需要收集和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虚假广告的内容记录、购买凭证等,以便于在法律程序中证明欺诈事实的存在。同时,建议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温馨提示:想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当您陷入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律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