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如何区分抢夺罪中的“公然夺取”与抢劫罪的“强行劫取”?

大律师网 2024-03-24    100人已阅读
导读:在刑法中,抢夺罪与抢劫罪虽同属财产犯罪,但在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公然夺取”与“强行劫取”的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在公开场合、趁人不备快速取得他人财物;后者则涉及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压制被害人反抗,从而强行获取财物。准确区分二者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区分抢夺罪中的“公然夺取”与抢劫罪的“强行劫取”?

1. 抢夺罪中的“公然夺取”,是指行为人在公共场所或者虽然场所不公开但能够被众人所见的情况下,利用被害人没有防备的时机,突然、迅速地夺取其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在于行为人并未直接对被害人施加暴力或威胁,而是利用了出其不意的方式。

2. 而抢劫罪中的“强行劫取”,则是指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使被害人处于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的状态下,强行拿走其财物的行为。这里的“暴力”包括但不限于打击、捆绑、伤害等直接侵害被害人身体的行为,“胁迫”则是指以将要实施暴力或者其他危险为手段,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放弃抵抗。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关于抢夺罪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其中的“抢夺”即指公然夺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处的“抢劫”即指强行劫取。

抢夺罪与抢劫罪在量刑标准上有哪些不同?

抢夺罪与抢劫罪虽然同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但在量刑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犯罪行为方式、主观恶性程度以及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威胁程度等方面。

1. 犯罪行为方式:抢夺罪主要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而抢劫罪则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他人财物。抢夺罪在行为方式上相对较为平和,而抢劫罪则包含了明显的暴力或胁迫因素。

2. 主观恶性程度:抢劫罪因其采用暴力、胁迫手段,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更直接威胁到了其人身安全,故其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通常大于抢夺罪。

3. 量刑依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抢夺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抢劫罪则是重罪,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多次抢劫或者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等加重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抢夺与抢劫在犯罪手段上有哪些区别?

抢夺罪与抢劫罪虽然在犯罪行为上都涉及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但在犯罪手段、主观恶性及对被害人的人身威胁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 犯罪手段:抢夺罪主要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其实施过程中并未对被害人直接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而抢劫罪则是通过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强行夺取财物。抢夺主要是“趁其不备,公开夺取”,而抢劫则是“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劫取”。

2. 对人身的威胁程度:抢夺行为通常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对被害人的人身伤害,其侵害的主要法益是财产权;而抢劫则直接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或实际造成伤害,不仅侵犯了财产权,还侵犯了人身权。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抢夺和抢劫两种犯罪行为在定罪量刑上的严格区分,尤其是对抢劫罪由于其手段恶劣、社会危害性大,设定了更重的法定刑罚。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和程度的不同。抢夺罪主要表现为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而抢劫罪则包含了明显的暴力、胁迫或其他压制被害人反抗的行为。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案情,对照相关法律法规,精准界定犯罪行为的性质,以确保司法公正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步骤。遇到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匹配到经验丰富的本地律师,助您解决难题!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