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刑法第313条中“逃避执行”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大律师网 2024-03-25    100人已阅读
导读:本文将针对刑法第313条规定的“逃避执行”行为进行专业解读,详细阐述其具体表现形式,以明确相关法律责任边界。

刑法第313条中“逃避执行”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中,“逃避执行”主要表现为:

1. 明知自己有义务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却通过转移、隐匿财产、虚构债务、拒绝提供财务报表等方式,使得法院无法对其财产进行有效执行。

2. 采取长期外出、下落不明等方式,规避人民法院和执法人员的查找,进而阻碍执行程序的正常进行。

3. 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形式,恶意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改变单位性质、结构,意图逃避执行责任。

4. 其他任何故意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的行为。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类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细化规定。

“逃避执行”情节严重到何种程度会构成犯罪?

"逃避执行"一般是指在人民法院已作出具有执行力的裁判、决定后,被执行人采取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手段故意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妨碍了司法公正和债权人权益的实现,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如果被执行人在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有以下行为之一且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1. 隐藏、转移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

2.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方式妨害执行;

3.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

4. 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5. 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类犯罪的具体认定及量刑标准也做了详细规定。

“逃避执行”作为刑法严厉打击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也严重侵犯了胜诉方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案例中,对于存在上述逃避执行行为的被执行人,司法机关将会依法严肃处理,确保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和社会公正正义的实现。

〖温馨提示〗需要专业律师的帮助?大律师网是您的首选平台,我们拥有3万+高效专业的律师团队,随时在线为您解答疑问。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