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是什么?
1. 犯罪主体:受贿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人。而贪污罪的主体更为广泛,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 犯罪对象:受贿罪的对象是他人财物,即行贿人的财物;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物,即国家、集体所有的财产。
3. 犯罪行为方式:受贿罪的核心是“收受贿赂并为他人谋利”,即接受财物的行为和提供利益的行为必须同时存在。贪污罪则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包括侵吞、窃取、骗取等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了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了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退休人员受贿是否违法?
受贿行为是明确被法律禁止的,不论行为人是否为退休人员。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退休人员如果在退休前或退休后利用其原有的职权或者影响力进行受贿,同样会构成受贿罪。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不仅包括在职人员,也包括曾经担任过公职的退休人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和三百八十三条规定了受贿罪的处罚标准,无论受贿者的身份是在职还是退休,只要其行为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都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3.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第(十四)款,公务员不得“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虽然该条款针对的是在职公务员,但对退休公务员的约束力通常也会延续,因为他们可能仍然拥有一定的职权或影响力。退休人员如果受贿,同样是违法的,并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如何举证?
刑法中,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其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它不仅包括已经为他人谋取了利益,也包括承诺或者准备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的存在,旨在揭示受贿行为的权钱交易本质。
证明"为他人谋取利益"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实际谋取:是否有证据表明被告人确实为行贿人实施了具体的帮助或便利,例如调整职务、审批项目、提供合同等。
2. 承诺谋取:即使没有实际谋取,但如果有证据证明被告人承诺了将来的某种利益,比如未来的职位晋升或者业务机会,也可以构成这一要件。
3. 利益关联性:受贿行为与为他人谋取的利益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的关键。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级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员的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可能影响职权行使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具体案件的举证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证据材料来判断。
受贿罪和贪污罪虽然都涉及到公职人员的不法行为,但其具体行为特征和涉及的对象有所不同。在实际案件中,需要根据犯罪事实和证据,结合法律规定,准确判断犯罪性质,以确保公正审判。
【温馨提示】以上是大律师网法务对“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是什么”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方面的指导,请到大律师网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