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图职务侵占但未成功的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即使犯罪行为未达到预期结果,只要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并且未能得逞是出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仍然构成犯罪,只是在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这是对职务侵占罪的规定。同时,结合第二十三条规定,即使没有实际侵占到财物,只要存在侵占意图并已着手实施,就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未遂。
职务侵占未遂与既遂在法律责任上有何区别?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在刑法中,职务侵占罪分为既遂和未遂两种状态,它们在法律责任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犯罪形态:职务侵占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实际占有或者控制了单位的财物,完成了侵占行为;而未遂则是指行为人虽然实施了侵占行为,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实际占有或控制财物。
2. 刑罚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即使行为人构成职务侵占未遂,也可能面临刑罚,但处罚通常会比既遂轻。
3. 数额标准:在实践中,职务侵占罪的量刑往往与侵占的数额有关。既遂状态下,侵占数额越大,刑罚越重。而未遂状态下,虽然可能不会达到既遂的数额标准,但仍可能因犯罪意图和行为严重性被追究刑事责任。
4. 证据要求:既遂职务侵占罪的证据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证明行为人已实际占有或控制财物;而未遂则需要证明行为人有侵占的故意并已着手实施,但未达到既遂状态。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了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和处罚原则。职务侵占未遂与既遂的主要法律责任区别在于犯罪形态、刑罚程度、数额标准以及证据要求,未遂虽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仍然构成犯罪,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企图职务侵占但未成功的行为在法律体系中是被视为犯罪的,只不过在量刑上会比既遂犯有所减轻。具体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司法实践来判断。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仅为大多数情况下的参考答案。如仍无法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律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法律建议。我们承诺5分钟快速响应,并努力提高问题解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