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年当事人能否在国际仲裁程序中请求法院采取临时措施?

大律师网 2024-02-23    100人已阅读
导读:在国际仲裁程序中,当事人确实有权请求法院采取临时措施。这种权利的行使基于特定的法律规定和国际仲裁规则,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仲裁裁决作出前不受实质性损害。

当事人能否在国际仲裁程序中请求法院采取临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涉外仲裁案件,认为有必要采取财产保全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这意味着,在国际仲裁程序进行期间,当仲裁庭尚未就临时措施作出决定或者无法及时作出决定时,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临时措施。

同时,《纽约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并未禁止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寻求法院援助。许多国际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7条,也明确规定了仲裁庭有权下令采取临时措施,并且不妨碍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此类措施。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八条:“涉外仲裁的财产保全,参照本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办理。涉外仲裁过程中,对于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财产保全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裁定。”

2.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17条:“仲裁庭在仲裁程序进行期间,不论是否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请,均可命令任何一方当事人采取临时措施。”

国际仲裁的保密性相较于法院诉讼有何优势?

国际仲裁相较于法院诉讼,在保密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首先,仲裁程序的进行和结果通常更加保密。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UNCITRAL Arbitration Rules)等国际商事仲裁惯例,仲裁庭有义务对仲裁程序及当事人提交的所有信息予以保密,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法律规定允许披露。这种保密性可以保护商业秘密、敏感交易信息以及当事人的声誉,尤其在涉及高度专业或技术性的复杂商业纠纷中尤为重要。

其次,仲裁裁决一般不会公开。与法院判决需依法公开不同,除极少数国家要求公开仲裁裁决外,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体系均尊重并保障仲裁裁决的非公开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68条规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引用法条】

1.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第34(5)条:裁决应写明其日期和地点,并应由仲裁员签名。裁决为终局的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仲裁庭应当将裁决的正本发送给各方当事人。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适用的法律另有规定,仲裁庭以及仲裁机构均应对仲裁程序中涉及的一切事项保守秘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68条:仲裁应当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国际仲裁的保密性优势在于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商业主体对于信息安全和商业信誉的需求,从而在解决争议过程中提供一个更为私密和灵活的环境。

如何确定争议适用国际仲裁还是法院诉讼途径?

确定争议是否适用国际仲裁还是法院诉讼途径,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涉外民商事纠纷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4条和第6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来选择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选择了特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则应当尊重其意思自治原则,优先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2. 法律规定:某些类型的案件可能法律规定只能由法院专属管辖,例如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继承等身份关系的案件以及我国参加或者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中明确规定必须通过法院诉讼解决的案件,就不能提交仲裁。

3. 争议性质与仲裁范围:根据《仲裁法》第3条,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对于不属于这个范围内的争议,如行政争议、刑事争议等则不能适用仲裁,应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订明仲裁条款;也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当事人可以选择境内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也可以选择境外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条:“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下列纠纷可以仲裁:(一)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4. 对于法院专属管辖的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相应规定,例如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但同时,该法对专属管辖的案件也做出了专门规定,如第三条第二款列举的专属法院管辖的情形。

当事人在国际仲裁程序中有权请求法院采取临时措施,这是我国法律以及国际仲裁法规则所明确赋予的权利。但具体实施时,还需考虑仲裁协议的具体约定、相关国家的法律制度及国际公约等因素。当事人在实际操作中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温馨提示】根据当前问题的经验总结,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当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咨询。大律师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拥有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又省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