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024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情形有哪些?

大律师网 2024-03-14    100人已阅读
导读:重大医疗纠纷是指医疗行为过程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的纠纷。关于“2024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情况,接下来就让大律师网法务带您了解一点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情形有哪些?

  2024年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且来访人数多于规定人数,情绪较激动。

  2、虽未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但一次来访人数多于规定人数,且情绪较激动。

  3、在医疗机构内或周边,有身着孝服、静坐、下跪、摆设灵堂、烧纸钱、摆花圈、拉横幅标语、张贴大字报、围堵大门、阻塞交通等行为,且不听劝阻,拒不按法律程序处置。

  4、患者死亡后,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经劝说无效;或将尸体存放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又阻碍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理;或将尸体从太平间移到医疗场所陈尸。

  5、出现打、砸、抢、烧医疗机构,刺杀、围攻、殴打、恐吓医院工作人员或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行为。

  6、疑有职业医闹及社会黑恶势力参与。

  7、以自杀、跳楼、自焚等方式威胁索赔。

  8、其他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及严重扰乱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责任心不强: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责任心不足的问题,如态度生硬、缺乏同情心,或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不负责任,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的不满和纠纷的发生。

  2、执行制度不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如果执行制度不严格,如工作中的玩忽职守、疏忽大意等失职行为,可能导致医疗事故或纠纷。

  3、医患沟通不够: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沟通不足或沟通方式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方案、疾病预后等产生误解,进而引发纠纷。

  4、患者期望过高:部分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可能过高,当治疗效果未达到其预期时,可能产生不满和纠纷。

  5、收费价格争议:医疗费用是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果收费不透明或存在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可能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收费价格产生争议,进而引发纠纷。

  6、医疗技术原因: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然而,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或不典型,导致医生在诊断时出现疏忽或误诊。此外,对某些罕见疾病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诊断方法也可能导致误诊或治疗不当,从而引发纠纷。

  7、意外情况:医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尽管医务人员尽力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突然死亡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等,可能引发纠纷。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指定有关人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九条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评估,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信息,针对发现的风险制定防范措施。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条

  患者应当遵守医疗秩序和医疗机构有关就诊、治疗、检查的规定,如实提供与病情有关的信息,配合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

  以上是关于“2024属于重大医疗纠纷的情形有哪些?”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