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可以由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纠纷的,应当拟订协议书。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字。
已经认定为医疗事故的,根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医疗事故赔偿应考虑以下因素,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1.医疗事故的级别。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双方应按照协议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义务。也就是说,房地产合同签订后,开发商和购房者必须严格履行房地产合同的约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通过官网400电话进行咨询:400-6686-166,或者到大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