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还能有工伤赔偿吗?

大律师网 2025-04-16    100人已阅读
导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仍然可以获得工伤赔偿,但需通过法律程序证明劳动关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符合工伤认定条件时,依然享有工伤赔偿权利。大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工伤赔偿”的相关问题。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还能有工伤赔偿吗?

  一、劳动关系认定(未签合同的核心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即使未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实际用工事实存在,劳动关系即成立。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未签合同的,可通过以下证据证明劳动关系:

  工资支付记录(银行流水、工资条);

  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

  同事证言、工作群聊天记录;

  工作成果(如客户名单、项目文件)。

  二、工伤认定条件(与是否签合同无关)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明确规定以下情形应认定为工伤(需满足工作时间、地点、原因三要素):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

  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视同工伤的情形(如突发疾病死亡、抢险救灾受伤等)。

  三、工伤赔偿流程(未签合同的特殊处理)

  第一步:申请劳动关系确认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确认劳动关系之诉,提供上述证据。

  案例:某建筑工人未签合同,通过工资银行流水和工友证言,法院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第二步: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关系确认后,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注意: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赔偿由单位全额承担。

  第三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认定后,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确定赔偿标准。

  第四步:索赔

  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索赔,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康复费;

  停工留薪期工资;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

  四、关键点影响及策略:

  影响1:未签订合同,劳动关系认定难度增加

  应对策略:提前保留工资记录、工作证、聊天记录等证据

  影响2:单位可能否认用工事实

  应对策略: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强制单位举证

  影响3: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

  应对策略:赔偿由单位全额承担,可申请劳动监察部门介入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工伤认定办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

  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劳动工伤认定一定要签订合同吗?

  1.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未签订书面合同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

  未签合同的,可通过以下证据证明劳动关系:

  工资支付记录(如银行流水、工资条);

  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

  同事证言、工作群聊天记录;

  工作成果(如客户名单、项目文件)。

  案例:

  某建筑工人未签合同,但通过工资银行流水和工友证言,法院认定其与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2. 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明确规定以下情形应认定为工伤(需满足工作时间、地点、原因三要素):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

  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视同工伤的情形(如突发疾病死亡、抢险救灾受伤等)。

  重点:

  工伤认定仅要求劳动关系存在,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关。

  3. 未签合同的工伤赔偿流程

  第一步:申请劳动关系确认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确认劳动关系之诉,提供上述证据。

  案例:某外卖骑手未签合同,通过平台接单记录和客户评价,法院认定其与平台存在劳动关系。

  第二步: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关系确认后,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注意: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赔偿由单位全额承担。

  第三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认定后,申请伤残等级鉴定,确定赔偿标准。

  第四步:索赔

  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索赔,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康复费;

  停工留薪期工资;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工伤认定办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

  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以上则是关于“工伤赔偿”的详细内容,大律师网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